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邂逅还是邀约?,中秋遇见国庆

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中秋节 , 对应的公历日期每年都在变动 , 今年恰逢10月1日国庆节 , 中国将喜迎国庆中秋双节同庆 。 这种情况实属不常见 , 那么到底有多么不常见呢?
从1949年建国到2049年百年国庆 , 中秋节喜逢国庆日仅出现4次:1982年、2001年、2020年和2031年 。 前三个年份均相隔19年 , 最后两个相隔11年 。
那么 , 为什么每年中秋节的公历日期不固定 , 而过若干年又会出现在同一天呢?是浪漫邂逅还是有约在先?
公历和农历
这得从公历和农历的关系说起 。 新中国以国际通行的公历为主要行政历法并以公元纪年 , 农历则作为中国传统历法的结晶并行使用 。 我们日常使用的民用日历均有公历和农历对照 。
公历是阳历的典型代表 , 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 平均年长365.2425天 , 接近于回归年长365.2422天 。 二十四节气就是根据太阳的视位置计算出来的 , 代表回归年 。
而农历是阴阳历 , 编算依据太阳和月亮的预报位置以及一定的日期编排规则 。 我国至迟从殷商开始便将阴阳历作为传统历法 , 并不断完善 。
农历的编排规则
根据国家标准委2017年发布的《农历的编算与颁行》(GB/T33661-2017)国家标准(由国内唯一的历书编算机构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牵头起草) , 我国现行农历编排规则如下:
①以北京时间为标准时间;
②朔日为农历月的第一个农历日;
③包含节气冬至在内的农历月为农历十一月;
④如果从某个农历十一月开始到下一个农历十一月(不含)之间有13个农历月 , 则取其中最先出现的一个不包含中气的农历月为农历闰月;
⑤农历十一月之后第2个(不计闰月)农历月为农历年的起始月 。
规则中②③确定农历月的划分和月序安排 。 太阳和月亮的视黄经相合时刻的月相叫做朔 , 朔所在的一天为朔日 , 两个相邻朔日之间即为一个农历月 , 朔日固定为农历月首日 , 即初一 。
农历闰月的设置
朔望月是月相盈亏的周期 , 其平均长度是29.53天 , 12个朔望月约354天 , 比回归年少了约11天 , 而13个朔望月长度约384天 , 又比回归年多了约19天 。 为寻求朔望月和回归年的调和 , 中国古代历法非常智慧地用节气中的十二个中气来设置闰月 , 即把十二个中气(冬至、大寒、雨水、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分配到各朔望月 , 那么经过一年或两年的平年(12个月)之后 , 十一月与下一年的十一月之间会多出一个没有中气的月 , 这个月就被设置为闰月 。 设置闰月后 , 农历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长保持基本相符 , 农历各月与节气代表的季节也保持基本相符 。
归纳起来就是:农历以朔望月定历月 , 以冬至定月序 , 以中气定闰月 , 以回归年定年长 , 并通过设置闰月来解决朔望月和回归年的不通约问题 。
从白露到寒露
中秋节最早和最晚的公历日期可以差一个月 。 本世纪最早的中秋出现在公历9月7日(2052年) , 靠近白露节气 , 太阳视黄经165°;最晚出现在公历10月6日(2025年) , 靠近寒露节气 , 太阳视黄经195° 。 1949年建国至今 , 最晚的中秋节是1987年10月7日 , 而上世纪最晚的中秋节曾出现在10月8日(1919年、1938年) 。 中秋节徘徊于从白露到寒露之间的整个仲秋季 。
关于二露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云:“八月节……阴气渐重 , 露凝而白也 。 ”“九月节 , 露气寒冷 , 将凝结也 。 ”而民谚就更通俗了:“白露身不露 , 寒露脚不露 。 ”
从白露到寒露 , 诗人的心境也会随着气与候迁移 。 白露总是自带诗意
蒹葭苍苍 , 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 , 在水一方 。
——《诗经秦风蒹葭》
露从今夜白 , 月是故乡明 。
——杜甫《月夜忆舍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