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中国芯\遇烂尾潮: 6个百亿级项目坍塌 现0元大股东( 三 )


“从产业基础、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等要素看 , 贵州做服务器处理器门槛较高 。 ”一位内部人士说 , 项目难以为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 不单是受高通方面的影响 , 也和芯片的市场推广、投资回报率有关 , 跃进式贸然闯入的商业模式风险较大 。
▲ 华芯通办公楼外观十分气派 , 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 , 在周边简陋的建筑中格外显眼 向定杰摄/本刊
更有地方政府因为对产业缺少了解而成为冤大头 。
“许多类似项目都要求政府零地价、代建厂房和大量奖补等 。 我们认为该项目的要求不算苛刻 , 还能带动上下游产业 , 没想到产业方的资金、技术、团队都出了问题 。 ”
一位引入上述某停摆项目的地方政府负责人说 , “一些地方政府在发展高端产业上视角存在局限 , 缺乏判断产业前景和团队实力的专业能力 , 容易成为冤大头 。 ”
由于我国半导体产业基础薄弱 , 在各地大力发展半导体产业的背景下 , 拥有技术优势的产业方成为稀缺资源 。 一位政府招商人员告诉记者 , 有的产业方瞄准政府的资金、土地等资源 , 周旋于多地抬高价码;有的产业方包装得高大上 , 但实际上缺少核心技术、团队也不完整 , 如果一些地方政府轻率介入产业很容易被蒙蔽 。
大项目的停摆 , 是否能让政府官员在产业投资方面变得冷静一些?记者询问一位地方招商项目投资公司的负责人 , 他说:“我所接触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官员都很自信 , 总体上比以前小心一些了 , 但依旧不能称专业理性 。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我国芯片相关企业的数量在今年上半年增长迅速 。 截至7月20日 , 我国共有芯片相关企业4.53万家 , 仅今年二季度就新注册企业0.46万家 , 同比增长207% , 环比增长130% 。
北京半导体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朱晶介绍 , 半导体产业吸引了许多国内企业参与 , 在一些细分领域 , 甚至有近百家企业扎堆竞争 。 尽管如此 , 这些企业的毛利率远低于国际水平 , 该领域的大部分高端市场也要依赖国际企业供应 。
朱晶表示 , 从具体的项目上来看 , 继前些年大硅片领域出现大项目扎堆后 , 化合物半导体等领域又出现类似情况 。 仅2020年上半年 , 国内就有接近20个地方签约或开工建设化合物半导体项目 , 合计规划投资超过600亿元 。 并且 , 这些项目有八成落地在国内二三线甚至四线城市 , 普遍是些半导体产业基础薄弱、没有相关项目建设经验的地区 , 这些项目的可持续性再次引发业界担忧 。
强化统筹布局
攻坚“卡脖子”难题
受访业界人士表示 , 半导体产业离不开政府部门的支持 , 许多成功项目的背后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 但半导体产业的专业性 , 也对地方政府的投资决策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记者梳理发现 , 近年来 , 一些政府部门助力“中国芯”突破“卡脖子”难题 , 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
在制造领域 , 中芯国际在今年7月登陆科创板 , 其14纳米制程的芯片代工技术代表了中国大陆自主研发集成电路的最先进水平;长江存储在今年4月宣布研发成功128层QLC3D?NAND闪存芯片 , 以短短3年时间实现了从32层到64层再到128层的跨越;长鑫存储的动态随机存储芯片正处于产能爬升的阶段 , 搭载该芯片的国产内存条一上市就受到热捧 。 另有寒武纪、华大九天、上海微电子、江丰电子等企业在芯片设计、设计工具、设备及材料等各个领域取得进展 。
地方政府如何助力“中国芯”涅槃重生?
多地政府官员表示 , 一是有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 。 半导体大项目成长周期很长 , 从组建到盈利至少需要十年时间 , 这就需要地方政府不折腾、不争论 , 一届接着一届干 , 保证项目和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
二是具备了解产业规律、敢于科学谋划的专业干部队伍 。 半导体产业专业性很强 , 一支专业化、敢担当的干部队伍能够在谋划产业的过程中 , 差异化选择细分投资领域 , 坚持市场化运作 , 向资本方、专家学者和领军企业借智借力 , 实现政府、专家、企业、市场各方的良性互动、稳健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