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中国芯\遇烂尾潮: 6个百亿级项目坍塌 现0元大股东( 二 )


在江苏淮安 , 当地曾经的重点项目德淮半导体有限公司迟迟未能开工 。 该公司2016年成立时规划总投资450亿元 , 2018年对外宣布“德淮半导体项目一期正式投产” , 2019年底开始有员工通过省长信箱、起诉等方式讨薪 。 目前公司处于“半停工”状态 , 当地政府部门组建了相关工作组介入公司 , 推进相关盘活工作 。
在贵州贵安新区 , 昔日的“明星企业”贵州华芯通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芯通”)仍在破产清算 。 2016年 , 贵州省政府瞄准了对产业生态要求极高的服务器处理器(CPU) , 投入数十亿元资金与美国高通公司合作组建华芯通 。 3年后 , 华芯通在商业上难以为继 , 宣布关停 。
在湖北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 规划总投资高达1280亿元的武汉弘芯半导体制造有限公司举步维艰 , 濒临破产 。 2019年12月 , 该公司为首台高端光刻机进厂举行了隆重的仪式 , 如今 , 这台“全新尚未启用”的光刻机已被抵押给银行 。
0元大股东巧玩空手套
半导体产业前景诱人 , 引发各地投资建设热情高涨 。 记者采访获悉 , 一些地方政府通过投资基金等方式为上述停摆项目投入了大量资金——有的投入数千万元的研发资金 , 有的花费数亿元购买技术授权 , 还有的在建设厂房、发放工资、购买技术授权等方面合计用去数十亿元 。
一些本应主导投资的产业方大股东或“0”出资 , 或出资极少 , 或以收取巨额技术授权费等各种隐蔽的方式变相收回了出资 。
更加值得关注的是 , 如此巨额投入并未带来“卡脖子”难题的突破 , 一些只是重复的产能建设 。
截至停摆 , 成都格芯的运营主体只是一座制造工艺为180纳米和130纳米的芯片代工厂 。 这座工厂接收了美国格罗方德公司在新加坡工厂的技术和旧设备 。
华芯通2016年投资服务器处理器时 , 我国在该领域已有国家部署的攻关项目 , 且已取得成果 。
陕西坤同在2018年计划进入柔性屏领域 , 当时国产龙头企业京东方和维信诺已实现第6代柔性屏生产线量产 。
项目停摆还带来人才损失 。 这些大项目的技术团队少则百人、多则上千人 , 其中既有经验丰富的成熟人才 , 也有半导体及相关专业的优秀毕业生 。
曾被停摆项目挖走员工的某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 我国半导体产业人才本就十分紧缺 , 很多被停摆项目挖走的人才经历两三年甚至更久的蹉跎 , 很难再跟上原有团队技术发展 , 成为产业的直接损失 。
盘活困难重重
产业信心打击大
一位接手了其中一个停摆项目的招商干部表示 , “我们千方百计地帮项目寻找投资人 , 陆陆续续在一年多时间里对接了十多家战略投资人、财务投资人 , 但资金需求量大 , 还需要平衡各方诉求、利益 , 很少有项目能谈得拢 。 ”
“被执行人名下无银行存款、车辆、房产等可供执行财产 。 ”南京市栖霞区人民法院就南京德科码项目的资产价值进行了评估 , 认为因被执行人未支付相应工程款 , 其在建厂房未完工 , 这部分几乎没有处置价值 。
据法院反馈 , 南京德科码涉及劳动争议类案件共有54个 , 建设工程案件1个 , 其他服务类案件1个 , 涉案金额共计3500余万元 。
记者采访这些停摆项目所在的地方政府获悉 , 尽管各地正在努力盘活停摆项目 , 尽可能降低损失 , 但这些项目大多涉及一系列复杂问题 , 而且剩余价值不高 , 处置难度很大 。
“基本上没做其他工作了 , 主要精力就是做清算 。 ”华芯通的一位内部人士说 , 项目的失败对整个贵州大数据产业发展是一个打击 。
政府轻率买单
芯片虚火引担忧
“贵州当时在大力发展大数据 , 需要一些标杆项目 。 ”内部人士反思 , 贵州省与美国高通合作建设华芯通是“各取所需” 。
华芯通办公楼外观十分气派 , 占地面积近1万平方米 , 以往还不时接待各类参观 , 但这里自始至终没有生产厂房 , 研发和运营则放在北京和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