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米汤蒸鸡蛋,滑嫩滑嫩的鲜袭击味蕾,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


米汤蒸鸡蛋 , 滑嫩滑嫩的鲜袭击味蕾 , 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
周忠应
烹饪|米汤蒸鸡蛋,滑嫩滑嫩的鲜袭击味蕾,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
本文插图
米汤对于我们六十年代的人来说 , 是一种很温暖的回忆 , 也是一种比较非常美味的食物 。 小时候 , 一年到头很难吃上一二餐白米饭 , 我们山旮旯的人都是吃茴丝饭长大的 , 用茴丝饭煮出来的米汤是用来喂猪的 。 只有在煮白米饭时候 , 才能有米汤喝的 。 过年过节 , 或者家里来了珍贵客人的时候 , 才煮白米饭 , 才能喝到浓稠而微甜的米汤 。 米汤是多少辈人小时的恩物 , 祖祖辈辈都是喝米汤长大的 , 母乳不够就喝米汤 , 饭不够也喝米汤 。 原汁原味的米汤就很好喝 , 家里殷实点的 , 加点白糖;讲究点的 , 滴点酱油、撒点香菜或葱 , 更好喝 。
记忆中的米汤是家里土灶煮出来的 , 那时农村人用的基本是嵌大铁锅的柴火土灶 , 一灶两锅 。 一锅做人食 , 一锅做猪食 。 我们农村人煮饭是要捞米的 , 就是等放米的锅烧开了以后 , 把米汤与米一起捞出来 , 放在一个叫筲箕的工具上过滤 , 煮得半熟的米饭留在筲箕上 , 滤过的水就是我们称之的米汤 。 我有四兄妹 , 一家六口 , 如果碰上煮白米饭 , 米汤也会成为主食 , 吃饭前每人得先喝碗米汤;如果是用茴丝煮出来的米汤便倒入猪食里 , 让家里的年猪饱餐一顿……过滤出来半生半熟的饭粒 , 然后再次回锅进行用小火来蒸……等到米饭熟透的时候 , 贴锅处的饭就会结成黑黄而脆香的锅巴 。 用米汤来泡锅巴 , 根本不要菜了 。 乡下老辈人最喜欢喝米汤 , 认为它既好喝又养胃 , 营养丰富 。 米汤看起来很稀 , 白白净净的 , 很是亮眼养眼 。 如果米汤稍冷 , 上面会结一层粘乎乎的东西 , 可以用筷子夹起来吃 , 味道特别好 。 其书面语言叫 “米油” , 是米汤的精华 , 滋补力可和参汤媲美 。 清代赵学敏撰写的《本草纲目拾遗》记载 , 米油“黑瘦者食之 , 百日即肥白 , 以其滋阴之功 , 胜于熟地 , 每日能撇出一碗 , 淡服最佳 。 ”清代医学家王孟英在他的《随息居饮食谱》中认为“米油可代参汤” , 因为它和人参一样具有大补元气的作用 。
烹饪|米汤蒸鸡蛋,滑嫩滑嫩的鲜袭击味蕾,仿佛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
本文插图
米汤是廉价的东西 , 那时候却很稀少 。 如果家里有米汤喝 , 说明我们一家又能吃上一餐白米饭了 。 米汤除了用来当汤喝 , 或者泡锅巴饭 , 另外一种极妙的用处便是用它来蒸鸡蛋 , 蒸出来的鸡蛋又滑又嫩 , 还有一股米香的甜味 。 其实 , 米汤蒸鸡蛋做起来非常简便 , 首先在平碗里面打入两个鸡蛋 , 加入少许的食用盐 , 再用力搅拌 , 让蛋黄和蛋清全部打散融合;这时候便可以加入一小碗低热米汤 , 再次进行搅拌均匀;随后滴上几滴油在里面 , 然后放入饭锅 , 或者蒸锅里蒸 。 值得注意的是蒸出来的鸡蛋嫩不嫩和米汤加入的比例也有关系的 , 一般两个鸡蛋加入一小碗的米汤便可 , 自己在家多做几回 , 便可以拿捏好比例 , 尤其是 , 一两岁的宝宝食用特别的好 , 也容易消化 。 还有就是要等米汤温度降下去后才能加入蛋液 , 试一试不烫口就行 , 温度过高的话会直接冲成蛋花汤;同时一定要将鸡蛋和米汤搅拌均匀 , 蒸出来的蛋才会滑嫩好看;蒸蛋时上面盖一个盘子最好了 , 为了避免锅盖上的水蒸气流入蒸蛋内 , 导致蒸出来的蛋不美观 。
随着时代的发展 , 高压锅的普及 , 大大降低了煮饭的技术含量 , 只要加水把米盖住 , 插上电按下煮饭的形状就不用管了 , 包熟包香 , 只是锅巴没了 , 米汤也没了 。 所以 , 很多80后生人 , 都没有吃过美味的米汤 , 更不用说米汤蒸蛋了 。 我也是很多年没有喝过米汤了 , 更没有吃过米汤蒸蛋 。 上周五 , 我与母亲通话 , 念起小时候的米汤蒸蛋 , 母亲说:“这个周末你回来后 , 我搞米汤蒸蛋给你吃” 。 今天上午 , 我来到父母居住的惠民小区 , 母亲为了做这碗米汤蒸蛋 , 特意把40年前煮过饭的钢筋锅找了出来 , 洗干净后用它来煮饭 , 好把米汤滤出来 。 只是滤过米汤的米饭比较散 , 也没有高压锅的饭那么黏软 , 但是锅巴还是特别的香 , 用剩余的米汤泡着锅巴的味道 , 还有米汤蒸蛋的鲜嫩 , 仿佛又让我回到了童年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