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疫情下订单逆势猛增,出口钢管至80多国


南粤风云人物4
新冠肺炎疫情给国内的出口企业带来较大影响 。 但连日来 , 在位于番禺的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 , 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 上千名工人将最长70多米的钢管逐一装船 , 通过码头直接运抵施工现场 。 几年前 , 在广州番禺生产基地 , 由于运输方式受限 , 最长只能运输18米长的钢管;为了能运输深海钢管 , 珠江钢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陈兆年决定在珠海设立码头基地 , 此举可令运输钢管的规格更高 , 运输成本也有所降低 。 如今 , 珠江钢管已经成为中国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的生产商 , 成为行业当之无愧的“龙头” , 公司生产的钢管卖到全球80多个国家 。 即便是疫情来袭 , 截至今年8月 , 公司的订单还是比去年增长了47% 。 “我们还积极响应中央的‘六稳’‘六保’ , 3000多名员工不裁员、不减薪 。 ”陈兆年自豪地说 。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肖欢欢实习生洪豆
出口订单逆势增长
从今年2月10日起 , 珠江钢管就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开始了复工复产 。 陈兆年说 , 在这次疫情中公司出口受影响并不算大 。 截至今年8月25日 , 珠江钢管已接获超过50.1万吨钢管新订单 , 较2019年全年订单量增长47% 。 其中 , 非洲天然气输送管道项目的14万吨钢管订单 , 为该企业创立27年来第一大订单 , 这14万吨钢管预计将敷设304公里管道 。
“这与我们提前布局 , 积极进行产品技术升级和转型是分不开的 。 ”陈兆年说 , 近年来国际海工市场低迷 , 珠江钢管很早就开始布局 , 由之前单一的油气管线产品向大基建综合型钢管钢结构产品领域发展 , 产品覆盖油气输送、海洋工程、风电新能源、桥梁管桩、超高层钢结构、水务工程等多领域 。 如今该公司的产品中 , 出口和国内销售的比重大约各占一半 。
陈兆年表示 , 近年公司通过技术创新 , 使产品的适用范围不断拓宽 。 比如说港珠澳大桥的打桩管 , 约70多米长、直径2米 , 在珠海基地就可以轻松生产出来并且直接通过码头运往海上 。 目前公司生产的钢管大量用作海上平台建设 , 而海上风电项目也对钢管有着庞大的需求 。
陈兆年说 , 珠江钢管是中国唯一制造深海石油天然气输送钢管的生产商 。 近3年 , 公司业绩逐年递增 。 从复工以来到今年5月 , 累计生产香港机场项目、深中通道项目、珠三角水资源项目、中海油陆丰项目、珠海水务项目等钢管产品约3万吨 。
陈兆年说 , 目前国家正在编制“十四五”规划 , 清洁能源项目肯定会在其中占据不小的比重 , 比如说 , 深海天然气项目的发展 , 而公司在南海深海运输管道上已经有很深的积累 。 所以 , 珠江钢管已经为南海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及“一带一路”建设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
办好企业践行“双循环”
今年以来 , 中央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 对此 , 陈兆年深有体会 , 她表示 , 企业的发展首先要依靠中国庞大的内需市场 。
陈兆年说 , 当初她提出把赚来的钱用来做技术研发、开拓更多客户 , 在公司内部还有一定的争议 , “我告诉大家 , 首要的就是要有足够的客户 , 如果你只靠一两个或者十几个大的客户 , 这些大客户一旦不行了你也就不行了 。 ”为此 , 珠江钢管主动向国外拓展 , 如今公司在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都有出口业务 , 将钢管产品卖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 。
而在钢管市场 , 陈兆年还发现了一片全新的“蓝海”市场 。 她在国外考察发现 , 欧洲很多国家的直饮水都是用不锈钢管来运输的 , 但不锈钢成本非常高 , 在中国全部普及需要一个过程 。 她表示 ,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居民饮用水安全 , 将来肯定会掀起一场“饮水革命” , 而饮水管道的革新也是必然的 。 于是 , 公司研发出了复合管 , 里面是薄薄的不锈钢 , 外面就是普通的钢材 , 既可以达到降低成本 , 又可以达到直接饮用的效果 。 “我们的输水管技术已经很成熟了 。 我相信在未来3~5年内 , 输水管将成为一个全新的市场 , 市场前景不可限量 。 ”陈兆年说 , 这也是公司践行“双循环”发展思路的具体行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