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小伙贵州支教11年 他说孩子们的眼泪比什么都重

放弃高薪工作放弃读研,一头扎进大山里当教书匠
杭州小伙贵州支教11年
他说孩子们的眼泪比什么都重
采访人员 章然
杨明,今年36岁,贵州大山里的一名教书匠 。从一个20岁出头的热血青年到一位安稳成熟的中年男人,杨明从杭州萧山戴村到大山里教书已经11年了 。他放弃了11年前原本月入过万的外贸工作,把自己的青春和梦想都洒在了贵州黔西 。
这两天,杨明的故事登上了《人民日报》,得到了很多网友的点赞 。
事实上,钱江晚报采访人员多年前就已经认识了杨明并做过报道 。9月6日,当采访人员再次联系上杨明时,他说,现在的他内心很充实也很满足 。
要走了
孩子们拽住他的衣角希望他留下
2009年,杨明第一次进贵州大山 。那时他25岁 。杨明支教的地方是贵州省黔西县金碧镇瓦厂小学 。
载着他的大巴车左右晃荡,驶过很长的坑洼不平的泥巴山路才到了学校 。虽然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到了目的地,杨明还是被震撼到了:校舍是一幢两层水泥房,孩子们什么娱乐项目都没,只能玩丢沙包、滚铁环,学校敲钟上课 。
杨明在西南大学育才学院(现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读对外汉语专业的时候,就经常参加支教活动:“来贵州支教,我辞去外贸工作,打定主意要在这里待一年 。”
没有宽带,没有网络的一年,杨明每天除了家访、看书、备课,就是和孩子们玩在一起,给他们看笔记本电脑,给他们看手机,给他们看书,带他们一起认识外面的世界 。
那一年,他带的是小学6年级 。“孩子们要走很多山路,才能到学校来上课 。”这让同样从乡村出来读书的杨明很感慨 。
他开始徒步山区一户户家访 。一些住得很偏远的家庭,看到晚上出现在家门口的杨明老师,眼里充满了惊讶:“你是第一个来家访的老师 。”
杨明从杭州出发时,穿的是一双耐克的运动鞋,穿了好几年都没坏 。但几个月家访走下来,鞋子很快脱胶了 。他于是干脆换上了绿色的解放鞋 。
一年的支教时间到了,队员们纷纷离开 。杨明本来也要走,那些孩子们却拽住了杨明的衣角 。他们对杨明说:“舍不得你,想您一直教我们,初中、高中……我们好久没有遇到这么合拍的老师了 。”
孩子的眼泪留住了杨明 。他跟家里人说,他走不了了 。杨明做了一个决定,去参加特岗教师计划,继续在大山里教书 。
转去更艰苦的学校
他成了山里孩子的“代理爸爸”
至今未婚的杨明,没有料到有一天,他会成为山里那么多孩子的“代理爸爸” 。
2010年,他去了条件更艰苦的一所学校——黔西县观音洞镇景山小学 。这所学校在山顶,距离县城大约40公里 。这一年,他的家访也遇到了重重阻力 。由于地理条件限制,山顶上经常出现信号中断不稳定的情况 。家访的时候,路走到一半,手机没信号了 。杨明为此办了两张手机卡,轮换着插手机,找信号 。
此后这7年,是杨明和外界联系相对比较少的7年 。山顶的冬天又很冷,杨明一般一周走4公里山路,才能到镇上买一些生活必需品 。
在学校的日子,杨明经常去观察学生,无论是不是他教的 。他发现有一对双胞胎,无论春夏秋冬每天都穿雨靴上学,手里拿着一根棍子,裤脚湿漉漉的 。杨明找负责双胞胎的老师了解情况,他跟着老师一起去双胞胎家里家访 。那条路很远,下山走过一个山沟沟再爬山,走了近两个小时才到双胞胎家 。这时,杨明才知道“双胞胎”一直拿着棍子,是因为上学必经路上有一条很凶的狗,他们要拿着棍子保护自己 。
杨明很心疼,“孩子们的爸爸也无法接送,因为要花很长时间接送,这样就不能出门打工挣钱了 。”杨明开始担负起双胞胎的接送工作,还自掏腰包给孩子买学习用具 。
山里孩子让人心疼的事情有很多 。他开始慢慢做起了“代理爸爸” 。他给高三学生开家长会、签字;让高中孩子买教科书把钱记在自己账上;甚至还会借钱给孩子家长,让他们买点种子种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