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享年99岁,最后一位全程亲历东京大审判者高文彬去世( 二 )


根据这一发现 , 中国检察团队很快搜集到了《东京日日新闻》《大阪日日新闻》《大阪朝日新闻》等多家报纸的大量同题报道 。 这种惨绝人寰的杀戮 , 被当时的日本政府当作一种荣誉大肆宣扬 。 《东京日日新闻》更对其进行持续关注 , 时间地点明确 , 杀人过程及数字清楚确切 , 同时还配发了照片 , 成为侵华日军暴行的又一铁证 。
高文彬随即把报纸复印三份 , 一份留在中国检察组办公室 , 另两份转寄给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 。 时任庭长的石美瑜收到资料后马上呈报国民政府 , 国民政府通过盟军将已退役的野田毅和向井敏明缉拿归案并押送南京军事法庭受审 。 尽管他们对所犯的罪行百般抵赖 , 但在确凿的证据前 , 终于得到了正义的审判 。 1948年 , 二人在南京雨花台刑场被执行枪决 。
1948年8月17日 , 在完成中国检察组的工作后 , 高文彬随同向哲濬回国 。 他们带回两大箱东京审判全套庭审记录 , 一套送到南京国民政府司法行政部 , 一套送到东吴大学法学院 , 遗憾的是后来两套记录全部遗失 。 11月 , 高文彬通过报纸了解到了东京审判的最终结果 , 主要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
如今 , 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馆中 , 悬挂有高文彬的大幅照片 , 表彰他在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中提供的重要证据 。
【澎湃新闻|享年99岁,最后一位全程亲历东京大审判者高文彬去世】参与编辑《元照英美法词典》
回到国内 , 高文彬继续在上海工作 , 成为国民政府外交部驻上海办事处的一名专员 , 1949年起在上海军管会外事处工作 , 期间还兼任东吴大学法学院讲师 。 1952年 , 高文彬受东吴大学一名被错打成“特嫌”老师的牵连 , 被判刑并送外地改造长达27年 。 劳改期间 , 他坚持学习和阅读 , 把唯一可读的英文版《毛主席语录》读了无数遍 。
1979年 , 高文彬终于回到上海 , 就职于上海海运学院(现为上海海事大学)远洋系任国际法学教师 , 主讲国际法、国际私法、海洋法等 。 他继续勤奋工作着 , 1986年被提升为教授 , 1988年退休并被返聘担任原职 。 他参与翻译《国际法译丛》《国际私法译丛》《国际法与技术转让》等;参加编写《大众法学》《法律百科知识手册》《涉外法律使用手册》等;为英国《世界扣船》丛书撰写“中国扣船”部分;发表《海洋在国际法中的地位》《论共同海损》等论文 。 1990年2月至1991年8月 , 他还应邀赴美国缅因州州立大学法学院和旧金山加州大学海斯汀法学院讲学 , 并被海斯汀法学院推荐为“马文·安特生基金会”第一任外国专家讲师 。
1997年 , 高文彬开始参与《元照英美法词典》编纂工作 。 这是一项精细、繁重却没有报酬的工作 。 他所负责的是以A、D、H为首的词条的校订 。 北京方面把经过英中对译的初稿送到高文彬家里 , 而后定期把校订后的稿子取回 。 请他审阅的初稿都是手写稿 , 看起来颇费劲 。 他一丝不苟地对每一条目进行审定 , 边勘误边对照 , 有出错的地方 , 就修正抄写后贴到样稿上 。 他废寝忘食 , 期间因过于劳累而中风 , 出院后 , 又继续投入到编撰工作中 。 2003年 , 这部词典一经出版得到海内外学术界的一致认可 。 词典的扉页上 , 记录下了高文彬的名字 。
永不褪色的爱国情怀
1985年9月 , 经时任上海海洋学院远洋系副主任的程克武和王义源介绍 , 高文彬加入中国民主同盟 , 从此在政治上有了自己的归宿 。 此后 , 他不顾年事已高 , 积极参加各种盟务活动 。 即便是在退休后 , 每当民盟组织退休盟员活动时 , 他都会不辞辛苦地赶到学校参加 。 而民盟市委、区委和海事大学委员会每年都会去探望他 。 据民盟上海海事大学委员会秘书长、原常务副主委蒋志伟老师回忆道:“高老是一个热心人 , 我曾为建校史馆对其进行采访 , 他都能娓娓道来 。 他曾遭受到相当长时间的不公待遇 , 但能够如此之快地走出阴影 , 融入社会 , 是我们不得不佩服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