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深山有处哈密瓜梯田( 二 )

 

种水稻当粮食 , 种玉米喂畜禽 , 多年以来 , 村子一直种着这两种基本作物 。 夏季山间多雨 , 有时可以为农田提供灌溉水源 , 有时雨势过大 , 就把农田淹了 。 村民能不能填饱肚子 , 更多时候还是要看天气是否配合 。

 


贵州深山有处哈密瓜梯田

资讯频道http://zixun.iweiba.cn/list-1.html

苗族小山村干改村 。 新京报采访人员 张羽 摄

每个月 , 龙胜兴都会去镇上买点儿油盐等生活必需品 , 但一般也就一两次 。 “没有水泥路 , 踩着黄泥路来回 , 运气好的时候能蹭到拖拉机 , 回家时就不是满腿子泥了 。 ”

 

当时 , 村级行政单位尚未建立 , 村民都是以生产队为单位工作生活的 。 现在已无从考证“干鬼”二字的由来 , 但在过去的劳动和生活背景下 , 干鬼大队的名字成了一种无奈的调侃 。

 

村名“干改”二字其实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才正式确定 。 那一年 , 也是改革开放元年 。 村里的人也都希望由此做出改变 , 因而 , “改”字被放入了村名 。

 

“得干啊 , 干了才能改变 , 要不这穷根子还不像山上的杉树 , 一直钉在那里 。 ”龙胜兴说 。

 

种菜两年却让村民打退堂鼓了

 

许多年来 , 干改村的年轻人 , 对这个村子几乎没抱太多希望 , 闭塞、落后、没有挣钱的门路 。 至少在他们20多岁的时候 , 外出打工是唯一的选择 。 近一点的到县城务工 , 远一点的就去广东、浙江 。

 

“20岁读完书就出去找工作 , 差不多五年后到了结婚的年龄 , 就回家结婚 。 除了工作好一点的能在外定居 , 剩下的人又回到了村子里 。 ”干改村党支部书记潘根根告诉采访人员 。 离家了再回家 , 虽然看过外面世界的精彩 , 最终还要回到生养自己的大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