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水库移民迁新居 “村情展室”留乡愁

自1958年密云水库修建至20世纪末,北京市密云区共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移民。密云区穆家峪镇新农村,就是当年的移民安置村之一。2018年密云区启动新刘(新农村、刘林池)地区棚户区改造,同时为村民筹建村情展室,让水库移民和子孙后代的未来生活“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近日,北京青年报采访人员从密云区了解到,新农村和刘林池共4000多户村民,有望在2021年入住新家。
穆家峪镇新农村现任两委成员郭书兰,于2011年来到新农村村委会工作。郭书兰告诉北青报采访人员,经常有村民反映几十年前建的排子房出现质量问题,她从此开始关注水库移民房,发现并上报危房187户。2018年1月,新刘棚改项目启动,村民们居住了近60年的排子房也将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棚改究竟能带来多大变化?郭书兰举例说,村民从前用公厕,以后都是独立卫生间;从前烧蜂窝煤做饭取暖,以后做饭有天然气,还有集中供暖。
北青报采访人员在“新刘棚户区改造项目”沙盘模型上看到,新居将建成现代化的楼房小区,根据不同的户型,每户面积从70至30平方米不等,均配有独立卫生间和厨房。除了居民楼,小区内还规划有公园绿地、养老设施、幼儿园和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新农村还将建设一处“村情展室”,让人们在感受新农村未来的同时,也记住这里的岁月沧桑。
郭书兰介绍,考虑到新农村的水库移民史,在棚改启动前密云区领导便提出通过筹建村情展室为百姓留住乡愁,初步计划建在未来小区的公园里。筹建村情展室离不开历史实物。郭书兰录制了一段音频,在村广播循环播放,并将通知发到新农村的微信群里。棚改周转期间,村民可自愿将家里的老物件捐到村委会,运不动的村委会可以帮忙搬运。
在村委会的库房里,北青报采访人员见到了村民捐赠的各式老物件,如竹编酒篓、老式座钟、梳妆镜盒、红漆板柜、传统农具、木质风箱等。据郭书兰介绍,目前已经征集到老物件400多件,基本都出自水库移民,有的是老人年轻时的嫁妆、有的跟随了老人一辈子。
“我们征集到一辆独轮车,是水库移民的交通工具。听老辈人讲,1958年从库区搬家时,很多人都是推着独轮车把妻儿老小和家当转移出来。此外还有一件物品让我印象深刻,就是村民方淑贤老人家那台长约3米的水曲柳板柜,是水库移民时搬到新农村的,棚改周转期间板柜很难搬进楼房,老人又舍不得丢弃,于是请我们帮她拉走保管。”郭书兰告诉采访人员,方淑贤老人经常发微信问她板柜的情况,“能感受到那份依依不舍。”
为保护好这些老物件,郭书兰将每件物品登记在册、铭记在心。“等村情展室建成,我要把这些物件背后的故事将给更多人听。”郭书兰说。
【北京青年报|水库移民迁新居 “村情展室”留乡愁】文/本报采访人员 崔毅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