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教育的变粗心的

今天家长群里有一个妈妈咨询我 , 说她孩子粗心 。 上4年级了 , 简单的书本抄写都能抄错 。 语文考试时 , “野鸭”写成“野鸡” , 还有什么把“来”、“大”字写错等等 。 反正是这位妈妈举了一大堆例证来说明孩子粗心 , 问问我有什么办法 。
这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教育的变粗心的
文章图片
我一开始还以为孩子是有厌学情绪 , 所以考试或作业时光追求速度 , 希望快点写完可以玩 , 可以干别的 。 但是这位妈妈又说孩子不厌学 , 成绩也还不错 。 那我就明白为什么这样了 , 是这位妈妈有些追求完美 , 因此很可能是把孩子的一些小问题给放大了 。
虽然是小问题 , 但是在大多数妈妈的眼里 , 可不见得是小问题 。 因为大部分的父母都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最厉害的 , 所以当他们发现孩子的问题时 , 尽管可能是比较小的问题 , 甚至只是孩子偶尔表现出来的 , 他们也会放大化 , 觉得是一个严重问题 , 他们就忍不住要纠正 。 这大概是所有父母的通病 。
事实上 , 父母的这种做法完全是没有必要的 , 甚至说 , 这样的教育只会起反作用 。
容易被自己主观误导的父母
有很多父母 , 他们对孩子期望很高 , 所以他们会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 。 这本身没有错误 , 只有高标准才能拔高孩子的水平 。 但是建立在这个教育标准下 , 父母极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小题大做 , 把小的问题给放大化 。
就上面这位妈妈来说 , 孩子其实已经比较优秀了 , 但是孩子肯定还存在一些小问题 , 比如上面妈妈说的一些粗心问题 。 这位妈妈因为对孩子有比较高的标准 , 所以敏锐地注意到了孩子的这些小问题 , 于是就开始焦虑 , 想要纠正它们 。 觉得只有纠正了它们 , 孩子才能变得更加完美 。
这样的思想没有错误 , 其实大多数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都是采用的这种教育理念 。
但问题是 , 这“小问题”足以称之为“问题”吗?如果孩子写了一天的字 , 就偶尔写错了几个 , 我们就因此判断孩子有些粗心 , 就需要纠正 , 这合适吗?
对于严格要求孩子的父母来说 , 可能这就是一个“问题” , 他们认为这就是粗心 , 就需要纠正 , 需要提高孩子的认真水平 。 因此 , 他们当然就因为这个问题焦虑 , 会批评指责孩子 。
当然 , 对于另外一些父母来说 , 他们可能就不觉得是个问题 。 他们甚至觉得孩子表现得很好 , 只不过才写错几个字罢了 。 他们不仅不会因此批评指责孩子粗心 , 反而会表扬孩子 , 夸奖孩子写得认真 。
你看 , 对同一个问题 , 不同的父母就产生了不同的认知 , 采用了截然不同的做法 。 究其原因 , 这个“小问题”到底是不是“问题” , 会不会引起父母的焦虑 , 不是因为孩子的行为 , 而是因为父母的主观认知 。
这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教育的变粗心的
文章图片
那么在这不同的认知下采用的不同教育方法 , 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呢?这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 。
当父母把“小问题”放大后 , 父母必然会对孩子强调 , 让孩子不要犯这种错误 。 而因为这是个“小问题” , 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 。 但是现在被父母指出来了 , 孩子肯定会注意到了 。 那孩子可以改吗?我认为大概率不会 , 反而会导致这个“小问题”变成“大问题” 。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原本孩子没有觉得自己粗心 , 但是现在被父母指出强调后 , 孩子肯定会注意自己的表现 。 但是经过观察 , 他会发现自己真的存在这样的问题(事实上任何人都会存在粗心问题 , 有百分百完全不粗心的吗?没有 , 因此只要你想找到自己粗心的案例 , 只要你有心就总能找到) 。
于是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真的是粗心 , 他们首先也会想到要纠正自己的问题 。 但是原本这就是一个小问题 , 孩子写字粗心的情况比较少 , 所以即使孩子再怎么努力 , 他也很难提高自己的准确率 , 因为孩子写字本来就很难百分百准确 。 于是孩子就会产生挫败感 , 觉得自己改不了粗心问题 , 就因此产生“我是粗心的”自我评价 。 这样的自我评价一旦产生 , 孩子就会内化这评价 , 孩子就真的成了一个“粗心”的人 。 以后再写错 , 他也不会努力纠正了 , 因为他觉得“自己就是粗心的 , 写错很正常” 。
“小问题”就真的变成了“大问题”了 。
这位妈妈的做法告诉我们:父母是如何一步步把孩子教育的变粗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