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楠说史|比如说朱棣摔瓜,鸿门宴为什么都以“摔杯为号”?摔别的太掉价
在我们的印象中 , “鸿门宴”往往会提前发请帖邀约 , 然后事先埋伏刀斧手 , 弓箭手等等 。 双方坐在饭桌上谈事情 , 自然有成有不成 , 谈拢自然相安无事 。 但是 , 邀约一方一旦摔了杯子 , 这饭局便成为真正的鸿门宴 。 从理论来讲 , 吃饭的时候往往是最放松警惕的时候 , 即使心怀疑虑 , 主方盛情相劝也不免吃点什么喝点什么 。 剧情的反转往往以一声尖锐刺耳的摔杯子声音开始 。 而“摔杯为号”也成为约定俗成的惯例 。 那么问题来了 , 杯子惹谁了 , 为什么只摔杯子不摔别的呢?
文章图片
从个人喜好来看 , 其实别的也可以摔 , 只是杯子更适合这个场合 。 比如说摔盘子 , 这个盘子可不是女孩子生气摔的那种 , 在古代摔盘子绝对是个力气活 。 盘子往往比较大 , 摔不出气势 , 更摔不出声响 。 况且盘子往往不是离人最近的 , 费力不讨好 , 掀桌子与此同理 。
文章图片
碗也可以摔 , 但是我们的印象中往往都是“歃血为盟”或是“桃园结义”的场合上才端着大碗 , 而其中有一些便会摔在地上 。 这种情景发生在高端场合不大可能 , 一群高级将领在正式场合上挽着袖子用大碗喝酒 , 想来还是有点掉价的 。
文章图片
古人常佩剑 , 而鸿门宴自然也缺不了剑的存在 , 但是摔剑动作太大了 。 毕竟剑鞘是挂在腰间的 , 不是很容易摘取 。 如果拔出来摔剑 , 这个动作也不合时宜 。 我们能想到的摔剑的场景大多是“不得意” , 往往是有气无处发 。 决定摆鸿门宴 , 决定除掉客方 , 摔剑则有点扭捏 。
文章图片
摔杯子不仅顺手声音还大 。 在饭桌上举杯相庆很是平常 , 互相盯着对方的杯子毕竟时不雅 , 况且君子饮酒时往往会以袖掩面 , 根本看不到对方此时的动作 , 所以此时摔杯子更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 。 况且在饭桌上 , 举杯必然不会是一次两次 , 次数多了找准时机下手的机会也多 , 如果不能趁对方不备岂不是得不偿失了 。 在古时并没有地毯 , 摔杯子的声音也相对响亮 , 也好向提前埋伏的人准确传达消息 。
文章图片
【平楠说史|比如说朱棣摔瓜,鸿门宴为什么都以“摔杯为号”?摔别的太掉价】古时的杯子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全部都是铜铁制品 。 汉代已经有玻璃杯的存在 , 玻璃摔出的声音自然较铜铁制品更响亮 。 当然这样的玻璃杯与当前不大相同 , 虽然性质一样 , 但是大多是不透明的 , 类似于仿玉质感 。 从种种角度来看 , 摔杯子的尖锐声不仅能增强气势 , 更能准确把握时机 , 所以“摔杯为号”并非一时兴起 , 而是千百年来总结的经验所在 。 当然 , 摔什么还是由人定的 , 也并非所有人都会热衷于摔杯子 , 也有摔瓜的 , 比如说朱棣 。
文章图片
朱棣是朱元璋第四子 , 无论从哪种角度来看 , 朱棣是绝对没有机会竞争皇位的 。 对于这一点朱棣心知肚明 , 至少在朱标去世前是知道的 。 朱元璋在朱标死后做了一个有趣的决定——立朱允炆为帝 。 此时的朱棣心中虽然有怨言 , 但是并没有充分的反叛动机 。 毕竟朱棣是皇子 , 甚至其封地就是当时的北平 。 中原人杰地灵 , 物产丰盈 , 依靠其地位在封地享尽荣华是毫无疑问的 , 而反叛则风险大大提高 。 朱棣并非贪得无厌之人 , 这样不明智的举动不被打死是不会做的 , 但历史就是会开玩笑 , 朱允炆却真的想致朱棣于死地 。
文章图片
- 平楠说史|为何妃嫔们都喜欢?,御用“金瓜子”有啥用?价值并不高
- 平楠说史|为何李世民封二十四功臣时,却将其排在最后?,秦琼劳苦功高
- 平楠说史|其实是他,死后墓碑被乾隆砸碎,为乾隆续写“一片两片三四片”的
- 平楠说史|保命要紧,刘备为何在白门楼劝曹操杀吕布?刘备:吕布并不重要
- 平楠说史|为何太监需要“净身”而御厨不用?御厨只是临时工,同样住在皇宫
- 平楠说史|大多投靠曹操,只有一人善终,袁绍手下有九大猛将
- 平楠说史|那陈宫为何要反,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史料记载:曹操并没杀错
- 平楠说史|大呼司马家危矣,转身杀掉身边猛将,司马懿见一块奇石上刻着四字
- 平楠说史|也是赵云一生不得重用的最好解释,五虎上将的最后一战
- 平楠说史|竟是因为关羽,曹魏五子良将竟不堪一击?徐晃被孟达一怒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