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爱时尚】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人造钻石为何成了河南特产?

这段时间 , 有关#河南变身全球最大人造钻石生产地#的新闻持续登上热搜 。
相关数据和报道显示 , 2021年全球年人造钻石产量900万克拉 , 单是河南省商丘市拓城县就实现了400万克拉的年产量 。 也就是说 , 去年全球人造钻石中 , 有近一半都产自我国河南!而从2021年9月到2022年7月短短10个月时间 , 河南拓城县就有2家本土公司凭借“人造钻石”在主板上市 。
河南不产钻石 , 也并非珠宝之都 , 凭什么能成为人造钻石的“世界工厂”、把人造钻石变成“河南特产”?
【就爱时尚】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人造钻石为何成了河南特产?
文章图片
“人造钻石”并非新鲜事
人造钻石 , 也叫培育钻石 , 顾名思义 , 是指人工在实验室培育而成的钻石 。
早在1938年 , 美国国家标准局的工作人员就发现了石墨和钻石能够稳定存在的温度和压力条件 。 也就是说80多年前 , 人类就在琢磨人工合成钻石这件事了 。
1953年2月16日 , 瑞典一家电气设备制造公司ASEA在人工条件下成功制造出钻石 。 当时 , 科学家给石墨施加的压力达到了83000个大气压 , 温度2000摄氏度 , 并且持续了一个小时 , 实验后在石墨颗粒中得到了沙粒大小的钻石 。 不过 , 由于ASEA将此次实验保密 , 外界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知晓此事 。
【就爱时尚】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人造钻石为何成了河南特产?】1954年12月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使用与瑞典ASEA相同的技术生产出了人造钻石 , 1955年2月14日 , 通用电气公司借着情人节的势头 , 宣布已经创造了第一颗人造钻石 。
【就爱时尚】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人造钻石为何成了河南特产?
文章图片
(通用电气公司工程师霍尔与“钻石合成机”)
1970年 ,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通过改良技术 , 成功合成出大颗粒宝石级钻石 , 但是由于合成制造成本远高于售价 , 所以一直没有进行大批量生产 。
此后三十多年间 , 日本、俄罗斯等国都相继合成了宝石级钻石 , 但都略呈黄色 , 加上宝石级合成钻石的成本较高 , 仍不能进行大批量生产 。
【就爱时尚】产量约占全球一半!人造钻石为何成了河南特产?
文章图片
为什么是河南?
那河南为什么能成为人造钻石的“世界工厂”呢?
从技术基础上说 , 首先得益于上世纪50年代国家的产业布局 。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国家将机械行业中的磨料磨具行业设置在了郑州 , 其中的领头羊就包括创立于1958年的、我国磨料磨具行业唯一的综合性研究开发机构——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 , 也就是俗称的郑州三磨所 。
作为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最坚硬的物质 , 除了是夺目的珠宝 , 打磨之前的钻石前身“金刚石”还是重要的工业材料 , 被誉为“工业牙齿” 。
但新中国成立之初 , 我们的金刚石都要依赖进口 。 为了摆脱对人造金刚石的进口依赖 , 1960年 , 国家设“121”课题组 , 要研制人造金刚石 。 1963年 , 郑州三磨所研发了第一台国产两面顶压机 。 同年12月6日 , “121”课题组于北京通用机械所在两面顶压机上成功研制我国第一颗人造金刚石 。
1965年 , 中国第一台铰链式六面顶压机在郑州三磨所研发成功 , 这台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机器不仅在生产效率上高出两面顶压机10倍 , 而且在耗材上也更加节省成本 。 这波技术在1966年投入量产 , 同年 , 中国制造了第一批人造金刚石 , 人造金刚石在我国进入产业化阶段 。
1960年代 , 国内一克拉金刚石的价格是32元 , 一台六面顶压机一天的产能是300多克拉 , 折合1万多元 , 因此 , 业内当时有一句话这样描述人造金刚石产业:“压机一响 , 黄金万两” 。
三磨所为河南奠定了生产人造金刚石的科研根基 , 而推动河南人造金刚石产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节点在1980年 , 彼时 , 郑州三磨所工程师冯金章回到家乡柘城县创业 , 创办了邵园金刚石厂 , 主要生产金刚石微粉 。
到了1985年 , 随着“转企改制”风生水起 , 邵园金刚石厂里几位技术人才纷纷自立门户 , 开始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 。 迎着改革开放浪潮 , 家庭作坊蜕变升级为大大小小的企业 , 柘城县人造金刚石产业进入发展黄金期 。 到2000年 , 柘城已经成为“中国金刚石微粉之乡” , 构成了现今柘城金刚石产业的基础 。
2009年之前 , 柘城都是以金刚石微粉加工为主 , 没有专业从事金刚石单晶生产的企业 。 随着当地工业园区升级成产业集聚区 , 一批金刚石项目和企业入驻 , 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人造金刚石产业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