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专访传染病防控专家徐建国:新冠是具有甲流流行特点的冠状病毒( 二 )


徐建国:目前 , 感染科医生待遇比较低 , 这里风险高 , 平时病人相对少 。 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型城市应该有一个“小汤山” , 要做好应急储备 。 超大型城市的公共卫生应急 , 特别是传染病应急响应要做好 。 生物安全实验室等建设需要特别重视 , 特别要加强病原学研究的力量 。
谈病原学研究
未知病毒研究我国居于世界前列
新京报:你从事传染病防控工作40多年 , 完成多起新发突发传染病疫情的病原学调查 。 在此过程中 , 你印象最深的是哪次?
徐建国:1999年的那次 。 当时 , 江苏省徐州市出现了一些先腹泻、后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人 。 由于病原无法确定 , 死亡人数增加到170多人 。 这应该是SARS之前最重要的一次突发传染病事件 。 刚好我在美国就是学这个的 , 回国后自己的实验室也是做这个的 , 所以很快判断是一起大肠杆菌O157:H7引发的疫情 。
新京报:做病原学调查 , 你和同事平时的工作状态是什么样的?
徐建国:有应急任务时工作比较紧张 , 比如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 , 我们有个救灾队常常要在地震之后奔赴现场 , 开展卫生防疫 , 保证水和食品的安全 。 灾区条件非常艰苦 , 在汶川地震初期一段时间 , 由于交通中断 , 现场防疫队伍基本是与世隔绝的状态 。
在所有传染病中 , 控制鼠疫是最艰苦的 。 在玉树地震后 , 我们到达现场防鼠疫 , 由于高原反应 , 喘气和走路都困难 , 手里连相机都拿不动 。 我看到鼠防队员在控制旱獭密度时 , 在一条小溪附近搭帐篷 , 住在那里 , 往附近的旱獭洞和老鼠洞中放药 , 观察效果 。 他们非常艰苦 , 待遇很低 。
2010年 , 玉树发生地震 。 由于震区属于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 一些国外专家认为 , 中国可能会发生鼠疫 。 地震将当地的检测实验室也摧毁了 。 为了防控鼠疫 , 我们带着移动P3实验室第一次上了青藏高原 , 开展鼠疫菌监测工作 。 从那时起 , 我们就发现可研究青藏高原野生动物微生物的重要意义 。
新京报:目前 , 我国传染病防治体系在病原学研究方面处于什么样的水平?
徐建国:对于突发性大规模传染病而言 , 找出病原体至关重要 。 我国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实施以来 , 已初步建立72小时内筛查300种已知病原体的检测能力 。 三天完成300种检测 , 150种病毒、150种细菌 。 同时 , 我们也布局了发现新的病原体的研究 。 SARS以后 , 入侵我国的新发传染病 , 基本上3天就把病原体明确了 。 我国发现新病原体的能力大大提高 。
SARS时期 , 确定病原体用了三四个月 , 这次不到十天就完成了 。 这次新冠疫情发生后 , 中国疾控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等多家实验室 , 做出了重要贡献 。 具有发现新病原能力的实验室不止一家 , 整体水平提高了 。 在未知病毒的研究方面 , 我国居于世界前列 。
谈个人工作
未来希望培养疾病预测人才
新京报:今年8月19日是第三个“中国医师节” , 你被中宣部和国家卫健委授予“最美医生”称号 。 你有何感受?对于年轻的医生 , 你有何建议和期许?
徐建国:我做过很多起传染病事件的病原学调查 。 SARS之前 , 一些内容是保密的 , 不允许发表 , 所以很多工作是默默完成的 。 我是疾控系统中得到这项荣誉的第一人 , 这对我们疾控人也是一种认可和激励 , 今后更要好好工作 。
目前 , 传染病的理论和知识在发生变化 , 国家对我们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 我也希望年轻人能扎扎实实做好工作 。 不管多辛苦多艰难 , 都不要退却 。
新京报:南开大学成立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 , 你出任首任院长 。 研究院发展未来是如何考虑的?
徐建国:我们希望利用南开大学综合性院校多学科的优势 , 探索和发展新的理论、策略 , 为培养高水平的公共卫生人才做点贡献 。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传染病理论、策略、技术、方法等 , 已经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 , 我们应该引领这个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