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永远不要和一个典型“贫民窟青年”做朋友


心理学|心理学:永远不要和一个典型“贫民窟青年”做朋友
文章图片
心理学|心理学:永远不要和一个典型“贫民窟青年”做朋友
文章图片
心理学|心理学:永远不要和一个典型“贫民窟青年”做朋友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你每个月的工资是否能够日常开销?你花费每笔钱都要经过仔细思考还是只要喜欢就去购买?
虽然 ,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可以知道 , 在现代社会我们的生理需求早已经得到了解决 , 更多需求都是偏向精神层次的 。
所以 , 被“亏啥都不能亏待了自己”这样的思想灌输下 , 年轻人开始了物质上的各种追求 , 仿佛物质才能代表个人最大的魅力 。
但在这背后 , 不知默默背上了多少债务 , 表面的光鲜亮丽很可能有着难以言说的痛苦 。
借贷观念转变【心理学|心理学:永远不要和一个典型“贫民窟青年”做朋友】如今 , 年轻人纷纷为自己打上“贫民窟青年”的标签:一边过着巨额的高档生活 , 一边负债前行 。
根据汇丰银行对90后的资产状况调查显示 , 目前90后的负债额度是他们月收入的18.5倍 , 已经步入工作的90后 , 人均负债超过10万 。
我国90后在借贷市场中的占比已经高达49.31% , 在亚洲同龄人中居于榜首 。 90后每日在呐喊贫穷声中度过生活 , 一方面控制不住爱买的心 , 另一方面也不甘于过着简朴的生活 。
对于没钱却想生活过得去的年轻人来说 , 借贷消费是目前与生活妥协的最好方式 。 但其实 , 在父辈那个年代 , 借贷是很大的事情 , 除非生活出现困难 , 否则是很难产生借贷行为的 。
他们那辈的人 , 更坚持挣多少花多少的信念 。 年代的发展促使我们的思想开放 , 大家都不会太在意借贷 , 并且这样的消费方式在年轻人中发展成一种潮流 , 甚至衍生为新时代的社交话题 。
如果你没有使用借贷工具 , 大家甚至还会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你 。 但我们仔细想想 , 自己是不是被现代社会逐渐带跑偏了 。
BBC有一部专门讲现代消费的纪录片——《无节制消费的元凶》 , 揭示了当代生产者是如何一步一步引领我们走向消费主义陷阱的 。

很多时候 , 我们作为消费者觉得购买物品除了实用性以外 , 还能够带给人心理满足 。 所以 , 会不会购买一款产品更多是看广告宣传是否到位 。
但实际生活中 , 当产品被设计的那一刻起 , 我们就走入了商家的一系列套路之中 。 例如 , 以前的手机只需要有基本通讯功能即可 , 不到实在不能用 , 人们是不会轻易更换的 。
而现在的手机 , 更新换代的速度越来越快 , 很多时候 , 你刚买新款 , 马上就会有新产品出现 。 这些新手机都有一个共同点——具备你目前手机没有的功能 。
这吸引着消费者想把手机换成功能最齐全的 。 所以即使手机没坏 , 只要新出的手机有一点能吸引你 , 你便会落入消费主义陷阱中去 。
同辈压力除此之外 , 我们生活在一个与人打交道的环境之中 , 每个人都脱离不了周围人的影响 。
心理学中有一个词叫做同辈压力(peer pressure) , 指个体位于同龄人之中时 , 会无意识产生与他们相互比较的情形 , 在这种环境中 , 同辈的思想观念会对个体产生引导甚至改变的倾向 。
乔布斯曾经说:“消费者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很多商家看准这一点 , 在商品经济市场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引领 , 所以 , 很多人都会产生盲目跟风购买行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