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瞭望丨打造引进人才三个闭环( 二 )
第二是人才与当地发展规划、阶段尽量匹配 。
在前几年的“抢人大战”中 , 不少城市以普通大专为学历底线、选人时较少考虑对接产业需求 。 多位受访者分析 , 这种引才更多是为了扩大人口基数、提升平均学历和打造城市形象 , 有的甚至潜藏着绕过限购门槛、刺激房地产市场的目的 , 重点是人 , 不是才 。
“要让人才引进与当地发展战略、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同步谋划、同步推进 。 ”广东一位资深人才工作者说 , 要注重结合人才水平和市场需求 , 看人才在本地重点产业领域是否帮助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能不能填补“卡脖子”技术的空白等战略考虑 。
第三是城市激励、服务人才的治理能力尽量完善 。
“仅用高薪不可能留住真正的人才 。 ”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副校长林丹明说 , 相比优惠政策和福利待遇 , 中高端人才更看重城市的发展潜力、制度环境和文化氛围 。
受访者认为 , 引进人才需要在树立良好用人导向、搭建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等方面精准着力 , 再辅以经济上的激励、生活上的便利 。
关键吸引力在打造“三个闭环”
截至8月31日 , 共有1162名博士、9089名硕士报名汕头引才计划 , 当地已确定第一、二批博士聘用人选293名以及第一批硕士聘用人选233名 。 这些博士绝大多数并非本地外出学子 , 广东省外籍贯的占85.7% 。
“我更看重工作平台、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 。 ”来自甘肃的博士生冯婓说 , 他刚与汕头市发展计划研究所达成就业意向 , “汕头的人才政策对今后的配偶工作、孩子上学等都有具体保障措施 , 对年轻人来讲很有吸引力 。 ”
什么是城市对中高端人才最关键的吸引力?采访人员调研发现 , 人才看重的是“三个闭环”:
第一环 , 产业链闭环 。 2014年回国创业、已是深圳市绚图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的林海晖说 , 所在区域能在三小时内完成产业链全链条配套供应 , 就可能更有效吸引高端创新创业者 。
第二环 , 创新闭环 。 在多位受访者看来 ,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 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 城市应加快培育适宜人才创新的土壤 , 特别是对于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 应给予更宽松的环境 。
孙锐分析 , 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互动融合 , 能加倍激发人才的支撑作用 。 他建议 , 不同城市可结合实际 , 错位布局 , 建设机制灵活、功能齐全、产业配套的创新型、专业型孵化器 , 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 打造与地方特色产业相匹配的人才高地 。
第三环 , 政务服务闭环 。 多位受访者说 , 良好的政务环境、有序的法治环境不仅能为发展保驾护航 , 更能解除人才的后顾之忧 , 营造爱才敬才的良好氛围 , 从吸引人才向成就人才转变 。
孙锐认为 , 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 应繁荣科技服务和人才服务产业 , 建设高品质、高效能的公共管理及服务体系 , 在有条件的地方 , 可以探索打造人才发展法治建设先行区 。
受访者也指出 , 对二三线城市来说 , 打造像一线城市那样的产业、创新和政务服务环境非一日之功 , 但可探索扶持支柱产业和项目、为人才提供智慧转化平台等 。
【《瞭望》|瞭望丨打造引进人才三个闭环】“只有在产业发展、项目支持、配套政策等方面为人才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 , 在搭建人才舞台、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等方面持续着力 , 练好城市引才内功 , 才能‘以才引才’ , 发挥人才集聚效应 。 ”孙锐说 。 (采访人员 詹奕嘉?黄垚?孟盈如)
- 人民网-产经频道|【行走自贸区】江苏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双循环”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
- 打造社交电商新标杆,圈助-智慧商圈赋能圈商时代
- 需求|【在线新经济】君智集团姚荣君:认知优势打造新高地
- 【行走自贸区】江苏自贸试验区:打造成服务“双循环”关键节点和重要平台
- 中腾信专注风控和获客 助力中小银行打造智能风控体系
- 洁兰希独家专利打造肌肤年轻态,让你肌肤十年老一岁
- 学霸君:技术驱动,打造教育“重”公司
- 长江日报|青山北湖产业生态新城将发展氢能产业,打造“氢能绿都”
- 新疆秋冬季打造350项文旅活动“盛宴”
- 第一财经|纳指暴涨背后推手是软银?打造500亿美元“巨鲸”豪赌科技巨头上涨丨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