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数字化金融时代,银行和银行业是否会“消失”?( 二 )
《未来银行》对工业时代银行业的必要性有深刻认识 , 发展信贷业务的意义在于提供给企业和个体信贷资源支持 , 帮助企业和个体发展壮大 , 但同时也会引发源于信息不对称、借款人道德风险等的信贷风险 。 在严格的信贷流程中 , 抵押物是核心 , 信用是借贷双方的基本 。 传统银行的业务存贷款和支付结算 , 助推了工业化和商品经济的便利化 , 但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很多问题 。
从现实来看 , 银行业出现的风险问题层出不穷 , 一方面折射了银行业内部的风险管理几乎处于失控状态 , 人为操作风险、决策体系短板和公司治理的问题等 , 使得外部的风险传染到银行业的经营管理 , 内部的信息泄露和关联交易诱发了银行业的道德危机;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 , 银行业的数字革命对于传统的银行组织架构造成了较大的冲击 , 前台营销的数字化管理 , 中台思维以及金融科技的加持 , 为银行业的服务转型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 从现代银行业转型的方向来看 , 存贷款业务的形式更加多样 , 信用贷款、并购贷款、租赁、信托等进入到现代银行的投融资产品系列 , 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和微信银行开始取代柜台的支付结算业务 , 在5G商用化、智能化平台和电子渠道上 , 银行业的展业模式日趋多元 , 7×24小时的服务网络真正超越了传统金融服务的时空限制 。 互联网企业则抓住了窗口 , 支付宝、微信以及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了“攻城略地” , 倒逼银行业寻求数字化金融服务方案 。 数字化的手段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银行业信息不对称和利益冲突问题 , 给予借贷双方直接合作的机会 , 减少了中间环节和交易费用 , 智能风险系统则将风险监控纳入到技术层面 , 减少了人为操控的误差 , 海量的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介入到线上抵押贷款、信用贷款等领域 , 应用场景包括信用卡、反洗钱和催收等 。
不过 , 虽说《未来银行》提出的一些问题极富挑战性 , 尤其适用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市场 , 但对于国内银行业而言 , 我们的发展却有其自身的逻辑 。 过去数年 , 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扩张式发展、冒险和违规行为进行了密集的检查 , 并针对资管新规制定了细则和方案 , 采取了利率市场化的LPR定价机制 , 充分释放银行业的信贷资产 。 我们应该看到 , 银行业的处境非常微妙 , 一则是宏观经济的下行和全球经济的“停滞” , 部分行业受到疫情的显著冲击 , 如批发零售、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 , 银行业的盈利空间正在大幅收窄 , 包括国家政策层面制定的银行业让利举措 , 将给银行业的经营效益和可持续性带来新的变化;二则银行业的监管更加严厉 , 包括资管新规的落地 , 结构性存款套利和违规放贷的处罚 , 将会导致银行业的潜在风险暴露;三是银行业的让利将持续 , 包括资产业务的利率转换、存款负债端的利率净值化和减税降费等 , 回归实体经济 , 发挥信贷创造货币的特殊功能 。
回到这本书的初衷 , 银行业是否真的可以被取代 , 应该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 , 而不必有终极答案 。 国内外均出现了虚拟货币和交易市场 , 均意图通过数字货币实现自由流通 , 然而银行业始终是一个高危行业 , 缺乏监管指导和影子银行的出现 , 成了监管部门检查的主要问题 。 《未来银行》中出现了一个非常特别的词——系统性偿付能力原则 , 即公司金融资产的价值必须小于或等于其股本的价值 , 企业必须用自有资金来支持别人的负债资产 , 公司不能用别人的信贷来融资 。 未来的银行是否会消失?消失后的金融体系如何运作?这些问题本身就似乎是“悖论” 。 传统的银行业是整个金融大厦的基石 , 很多业务的线上化体验更加明显 , 全能银行重新进入到人们的视野 , 似乎预告了银行业回归的趋势 。 数字化金融时代 , 银行业的“大象起舞”虽然较为缓慢 , 但在迅速转变思维后 , 银行的数字化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 短期内“消失”的可能性不大 。
- 引领时尚新时代|她是饶雪漫书中的模特,和鹿晗在一起被赞般配,笑起来碾压林允!
- 引领时尚新时代|传闻她被渣男骗钱骗大肚子,无奈生下孩子给母亲抚养,气质美上天
- 引领时尚新时代|她是典型中国好媳妇,却嫁给相识不到20天的男友,穿搭霸气侧漏
- 引领时尚新时代|她从小就被亲爸说是捡来的,出道10年没谈过恋爱,美得让人着迷
- 金融市场|券商半年“成绩单”背后,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 金融市场|券商半年“成绩单”背后,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 国际金融市场|券商半年“成绩单”背后,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 央广网|北京金融科技与专业服务创新示范区亮相2020年服贸会
- 职务|时代中国:黄嗣宁出任公司首席财务官
- 工行服贸会推“智联e网通”等创新,“规模金融科技红利”已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