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一个理学大师 , 但他的心学成就并不在王阳明之下 。 曾国藩心学和王阳明心学不同 , 他的心学更注重对自身的帮助 , 也就是对个人的成长 , 而王阳明心学更注重帮助别人 , 以达到传道的目的 。
在曾国藩的各种著作中 , 我们都能见到心学对他的影响 。
文章图片
曾国藩真正接触心学 , 是在翰林院期间 。 他进入官场的第一份工作 , 是翰林院里的一名从七品检讨 。
翰林院的工作很清闲 , 也就是编修国史、学习诗文等等 。 由于清朝将理学作为治国的基本方略 , 因此 , 学习理学 , 也是翰林们的一项基本功课 。 正是在这段时间 , 曾国藩接触到了王阳明心学 , 并被心学的魅力所感染 , 开始正式研究心学 。
心学 , 让曾国藩对前途和命运有了一个全新的解释 , 那就是对自己前途的评估 。
从曾国藩的实践来看 , 要看一个人有没有前途?评估方法简单:看他如何对待自己 。 一个不能很好对待自己的人 , 就不可能有远大的前途 。
曾国藩通过两个途径来实践这个评估方法:
一是立志 。
此段时间 , 我们从曾国藩的书信中就能看出他的方法 。
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 , 曾国藩几乎是带着喜悦的心情 , 写信告诉自己的弟弟们 , 他已经立下终身之志了 。
文章图片
曾国藩在信中认为: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与之量,有内圣外王之业 , 而后不忝于父母之所生,不愧为天地之完人 。
其意思是说:
君子立志 , 需有为民众请命的器量 , 有内修圣人的德行 , 外建王者称霸天下的雄功 , 然后才不负父母生育自己 , 不愧为天地间的一个完整的人 。
这样的理想非常伟大 , 也是王阳明心学中一直提倡的 , 即: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圣人 , 都可以通过立志来完成 。 有了志向 , 就有了成功的动力 。
但是 , 立志并不是一句空话 , 需要修炼自己的力量 。
二是时刻反省 。
很多人立志 , 都比较空泛 , 并不知道如何去实现 。 曾国藩想做“内圣外王”的这个志向 , 同样很空泛 , 他修炼自己的力量 , 实现理想的方法 , 值得我们借鉴 。
文章图片
这一点 , 从曾国藩于道光二十二年(公元1842年)正月二十六日写给父母的家书中 , 可以找到答案 。
这时的曾国藩 , 已经在翰林院从七品检讨的位置上工作两年多时间 , 由于受上司和同事排挤 , 他升迁困难 。
但是 , 曾国藩并没有失去信心 , 心学告诉他:一切都和自己有关 。
正是是如此 , 曾国藩在书信中提到:男人前于过失 , 每自忽略 , 自十月以来 , 念念改过 , 虽小必惩 。
这是曾国藩真正通过心学认识自己 , 迈向成功的开始 , 他认为:对于以前的过失 , 每每自己忽略了 , 自从十月份以来 , 念念不忘改过 , 问题虽小也要惩戒 。
正是靠这样不断自我反省 , 将以前的一些不利于发展的毛病改去后 , 曾国藩的进步非常大 , 很快就获得了升迁 , 并一步步成为朝中大臣 。
文章图片
曾国藩的升迁方法 , 在我的专栏《曾国藩为官绝学:升迁有道》中有详细介绍 , 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去看看 。
后来 , 曾国藩成为湘军统帅、两江总督后 , 在考核一个人有没有前途时 , 也是用这个评估方法 , 主要看他如何对待自己 , 对有理想 , 懂得反省自己的人 , 他都会给予重用 , 比如李鸿章、左宗棠等人 , 无不如此 。
【【历史故事】曾国藩心学:如何评估一个人有没有前途?看他如何对待自己】心学是帮助自己成长的一个工具 , 感兴趣的读者 , 可以去《曾国藩心学》中了解 。
- 【历史故事】介绍一首丝毫不逊色于杜牧的《清明》的清明诗歌
- 【历史故事】民间故事:仵作夜宿城隍庙,次日身体变僵硬的故事
- 【历史故事】胆大的大臣并不少,为何没有哪位大臣,敢将太后比作贾南风
- 【历史故事】司马师的五个女儿,有四个女儿婚姻不详,另外一个嫁给了谁
- 【爱历史】历史上年纪最小的暴君——刘宋第八位皇帝刘昱
- 【爱历史】宋朝之谜:赵匡胤皇位为何传弟不传子,“金匮之盟”是否真实存在?
- 【历史故事】司马懿为何轻而易举的就成功了呢
- 【爱历史】陈德既然想做大官,怎么又跑去刺杀皇帝呢
- 【爱历史】在吕后面前,韩信却没能靠一句话翻盘,原因何在
- 【爱历史】两个博物馆里同时存放着“同模样”的国宝,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