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乾嘉学派( 二 )


“乾嘉学派”主要在对于古典文化的研读与保存 , 但也有文化“合流”趋向
因为主客观原因 , “乾嘉”两朝饱读诗书的学者纷纷对古典文化表现出极大的热忱 , 对于流传的古籍进行整理、考证;对于散轶的古籍进行勾陈和合辑 , 使得这一时期的文化出现了一次兴盛的潮流 。
“乾嘉学派”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流派 , 同时演化出了两条道路 。
第一个是以惠栋为首的“吴派” 。
这一批学者考据的对象主要是儒家经典 , 所采用的文本往往汉儒的著作 , 为其作注解、疏通 。 甚至达到了“唯汉是信”的程度 。 同时还认为 , 古典流传下来的典籍 , 越古越真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批评慧栋:“其长在古 , 其短亦在于泥古 。 ”王引之也曾经说其:“见异于今者则从之 , 大都不论是非 。 ”
【爱历史】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乾嘉学派
文章图片
汉儒
他们的研究方式从现在来看确实非常地狭隘 , 以至于达到了激进、畸形的状态 , 钻到了牛角尖中 。 但不得不说 , 他们对汉儒经典的疏解是十分有价值的工作 , 是继唐宋之后的又一高峰 。
第二个是以戴震为首的“皖派” 。
客观来说 , 这一学派的贡献要比“吴派”更大一点 , 对现在的影响也更深一些 。
这一批学者注重对于“三礼”中名物制度的考证 , 即《周礼》、《仪礼》和《礼记》 , 但所采用的角度往往是从“小学”入手 。
说到这个“小学” , 其实就是训诂学和音韵学 , 儒家十三经中有《尔雅》一书 , 就是小学著作 。
中国古人治学 , 非常注重对于字句的解读 。
比如韩愈曾经在《师说》中所说的:“句读之不知 , 惑之不解 , 或师焉 , 或不焉 , 小学而大遗 , 吾未见其明也 。 ”
皖派的乾嘉学者有很多都是文字学的大师 , 比如王念孙、王引之父子 , 比如段玉裁、钱大昕等人 , 都曾经为汉语的语法、字句做出过卓越的贡献 。
【爱历史】中国古典文化研究中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乾嘉学派
文章图片
段玉裁
像段玉裁所作的《说文解字注》就是对流传下来的《说文》著述进行的整理和发明 , 提出了很多自己的见解 , 没有盲目信任作者许慎以及徐铉等人的说法 。 而其他学者在认可这部著述的同时 , 也对其进行匡谬与补充 , 都是非常有价值的事情 。
这些内容都是现在研究中所绕不开的事物 。
皖派的学者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贡献 , 就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考据”学脱离现实、不注重观点的弊端 。
中国古人研究学术非常注重经验的表述 。 比如对于诗歌的鉴赏 , 往往都是以眉评等形式进行片段式点评 , 个人色彩比较浓厚 。 而“乾嘉学派”的方法却是过分注重证据、实物 , 忽视了个人理性地判断以及情感 , 显得“故纸堆”中死气沉沉 。
段玉裁曾经表示:“今日大病 , 在弃洛、闽、关中之学不讲 , 谓之庸腐 , 而立身苟简 , 气节败 , 政事芜 。 天下皆君子而无真君子 , 未必非表率之过也 。 ”“专言汉学 , 不治宋学 , 乃真人心世道之忧 。 ”
这种思想逐渐促成了明清“汉学”与宋明“理学”的合流趋势 , 为民国时期产生的很多文化大家提供了启发 。
这些都是其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