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以家人之名》:“解锁”了国剧的另一种烂尾模式( 二 )
很可惜 , 靠妈妈事实上的缺席才能讲出一个温馨的家庭故事 , 《以家》与此前种种婆媳大战的剧集的“厌女”内核并无本质不同 。 后者“母亲当家”是脸谱化的重男轻女或是催婚催生 , 《以家》里母亲的塑造同样让家庭生活不得安宁 。 更是将母亲这一符号和原生家庭的创伤粗暴地画上了等号 , 凌母是凌霄的焦虑症肇因 , 而贺梅的行为也让贺子秋变得过于在意他人的看法 。 普通的亲情故事讲述几乎不可能 , 更不用说《请回答1988》式平凡温情的演绎了 。
不难发现 , 国产剧似乎陷入了一个怪圈:《三十而已》的完美女性 , 她们不需要男性的生活才能更精彩 , 《以家》的优质暖爸 , 不需要女性才更贴心 , 无论哪种 , 都是同一套“瘸腿”逻辑:“性别不符 , 则鸡犬不宁” 。 两套故事就像是镜像式存在 , 而片面的好和极端的坏 , 拎出某一性别作为推动叙事的工具人 , 透出的只能是编剧“偷懒” , 也浪费了“家人”的设定 。 细品《以家》的剧本 , 就像是作文扣题一样反复强调:“我们是一家人” , 可这样的家人关系却是“真空”的 。
尤其 , 《以家》几乎将热点话题一网打尽:时下流行的“男妈妈” , 兄妹恋 , 三角恋 , 原生家庭 , 躁郁症、抑郁症……然而编剧笔力有限 , 当所有问题都被抛出后 , 解决的办法飘忽地转向了谈恋爱 。 高中毕业后 , 凌霄因为陈婷的原因去了新加坡 , 贺子秋则为了让李海潮减轻负担去了英国 。 此后 , 九年时间几人几乎无来往 。 镜头一转 , 两位哥哥先后回国开启爱情线的副本 , 故事仿佛被“冷冻”的九年时间再次解冻 。 明晃晃地通知观众:因为没有感情线的人生不值一提 。
故事的进度条过半 , 观众后知后觉:原来亲情都只是为男女主角的爱情线服务的 , 亲生父母的抢孩大战、硬生生被拆散的重组家庭 , 都只是为感情戏做铺垫 。 所有可能展开讨论的话题都被“发糖”盖住了 , 然而即便是感情线 , 从兄妹的亲情向爱情的过渡也极不自然 , 悸动的纯情与“童养夫”缺乏分寸感的油腻也仅一线之隔 。
如此的前后货不对板 , 很难不让观众想到被《下一站是幸福》的烂尾所支配的恐惧 。 想要讨好两种观众 , 既要亲情又要爱情 , 然而抱着家庭剧期待进来的观众 , 被大量的恋爱情节所冲淡 , 而另一拨希望看到爱情剧的观众 , 则是看到了不及格的偶像剧 。 当《以家人之名》变为《以家人之名谈恋爱》 , 既是恋爱狗血拖垮了一部好剧 , 也是一部奔着“爆款”去制作的剧集 , 在野心与实力之间“拉了胯” 。
家人到底是什么?
《请回答1997》这样定义:是我出生以前就决定的关系 , 与我的意志不相关而决定的关系 。 真的麻烦又腻的关系 , 但是不能分的关系 , 所以一生是含泪的关系 , 就是家人 。
《小偷家族》填上了一笔:不能选择的是血缘 , 可以选择的是亲情 。
《何以为家》为孩子发出吁求: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 , 而不应该当成是“成为大人”的预备时期 。
【北京青年报|《以家人之名》:“解锁”了国剧的另一种烂尾模式】很可惜 , 《以家人之名》以后半截的跑题给出了无效回答 , 完成了一次失败的价值“缝合” 。
- 经营|金徽酒获7.15亿元增资以提升品牌价值
- 行为|证监会2.4亿重罚乐视网欺诈发行
- 中国青年报|专升本再迎大规模扩招 高职生热衷升本该怎么看?
- 花开忆红颜|《以家人之名》大结局,众主演发文告别,谭松韵:李尖尖治愈着我
- 清风与酒|《以家人之名》大结局:看不懂三句台词,很难过好这一生
- 【】服贸会重要信息发布!北京市发布促进数字经济发展政策
- 【】中国外汇储备“五连升” 达31646亿美元
- 央视网|新闻观察:北京自贸区呼之欲出 实施好营商环境改革4.0系列政策措施
- 2020年底|加码非油业务中石化开跨境闪购店
- 北京日报客户端|美国正式实施“群体免疫”?反科学的政治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