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十天漏油几十吨,“漏油王”是如何诞生的

文| 徐媛
近日 , 媒体报道 , 陕西长庆采油四厂十天内两次发生漏油事故 。 泄漏的油水混合液从榆林靖边流至延安志丹县境内 , 污染数十公里河道 。 知情人士称 , 这次泄漏原油有几十吨 , 为二十年之最 , 或影响延安市区供水水源地之一王瑶水库 。
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十天漏油几十吨,“漏油王”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插图
知情人士称 , 目前超过十余个单位、至少1600人前来抢险 , 其影响程度让人担忧 。 而这一幕 , 相信当地村民早已不陌生 。 自2010年起 , 几乎每隔一段时间 , 长庆油田就会出现漏油事故 , 地方人称为“漏油王” 。 最夸张的一次 , 2015年 , 该油田45天内漏油7次 , 惊动了全国 。
这么多年、这么多次的漏油事故 , 不同程度地污染了当地的河流、林地与耕地 , 给村民带去不可逆转的伤害 , 原因却是出奇的简单和一致:输油管道破裂 。 管道为何那么容易破裂?2015年 , 陕西事故调查中心曾对外解释:一是因为输油管线建设没有达到国家标准 , 设计标准低 , 使用寿命有限 , 管道老化后容易破裂;二是 , 企业对环保工作不重视、管理不到位 。
可以明确的是 , 老化腐蚀的管道一日不换 , 企业的维护和检修又跟不上的话 , 原油泄漏只怕没有终点 。 而业内人士曾透露 , 更换管线 , 成本巨大 , 耗资数亿 , 费时费力 , 企业不愿意做 , 哪儿漏堵哪儿 。
长庆油田是原油泄漏 , 而到了地方政府这边 , 监管力度也存在“泄漏” , 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 , 经常性地偏向经济发展 。
众所周知 , 油企是地方的纳税大户 , 解决当地绝大部分人口的就业 , 其创收与政府财政深度捆绑 , 在对地方GDP的贡献方面 , 更是举足轻重 。
这样的利益格局 , 会让地方政府在环境监管上畏首畏尾 。 管的太严 , 怕影响经济增长 , 管的太松 , 又担心环境恶化引发社会问题 。 更有甚者 , 以罚代管 , 企业接受处罚 , 避免高成本整改 , 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等到下一次污染事故 , 继续处罚 。 于是 , 油企年年泄漏 , 公共资源持续浪费 , 巨额的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 , 最终埋单的还是民众 。
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十天漏油几十吨,“漏油王”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插图
2020年9月3日 , 长庆采油四厂原油泄露事故现场
按理说 , 泄漏的原油也是真金白银 , 是不可再生资源 , 但珍惜和捍卫资产的自觉和热情 , 恰恰是国企屡被人诟病的地方 。 如果没有来自外界的压力 , 很难相信油企们会自发自愿地承担高昂的整改代价 , 强化环保意识 。
在环保问题上 , 巨额罚款比企业良知更可靠 。 可惜 , 本应承担监管重责的地方政府 , 在这方面的表现不尽人意 。 长庆油田年年跑冒滴漏 , 却鲜见当地开出令人信服的罚单 。
2015年长庆油田漏油事故发生后 , 在举国关注的空前压力下 , 地方政府也仅是对企业处以32万元罚款 , 对多名一线工人、基层管理人员给予2000元至4000元不等的罚款 , 免职三位负责人了事 。 据说这已经是新《环保法》中的高额处罚 。
数十万的罚款 , 对于不差钱的油企来说 , 不过是九牛一毛 。 诚然 , 这与当时的法律环境有关 。 对于罚款的数额 , 《环保法》只给出一个大概的方向 , 要求地方上依据治污设施的运行成本、违法行为造成的直接损失或违法所得来判定 。
由于缺乏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和办法 , 加上漏油造成的损失很难评估 , 赔偿标准方面存在很大的自由度 , 企业也有理由推诿 , 拒绝赔偿 。
长庆油田|长庆油田十天漏油几十吨,“漏油王”是如何诞生的
文章插图
2015年3月26日 , 位于陕西省吴起县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九采油厂发生原油泄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