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铅笔的那些误会:名叫铅笔,其实不含铅( 二 )

  再回到当年石墨的故事上 。 用石墨标注的醒目痕迹很快引起了其他地区人们的注意 。 石墨制成的铅笔墨迹清晰又容易修改擦拭 , 非常适合绘制诸如炮弹模具之类精确的军事绘图 。 于是英国国王乔治二世立即宣布 , 把凯西克村博罗代尔的矿区收归皇室所有 。 英国人把石墨矿视作天赐的礼物 , 禁止出口 。 作为当时世界上唯一一处已知的纯石墨产地 , 凯西克名声大噪 , 派出武装部队对矿床进行严密看守;开采出的石墨运去伦敦进行巨额拍卖时 , 往来也都有武装护送 。 除了军事用途 , 铅笔还十分适合艺术和设计家的草图绘制 , 整个欧洲对铅笔的需求量都十分巨大 , 石墨的走私活动也开始出现 。 借由这种方式 , 铅笔悄悄流传 , 到了16世纪60年代末 , 已经传遍整个欧洲 。

  英国坎伯兰铅笔博物馆内景 。

  看似古老 , 其实很年轻

  从16世纪到18世纪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 , 英国王室一直垄断着石墨的供给 , 今天平淡无奇的小小铅笔 , 在当时的欧洲各国都算是奢侈品 。 为了突破困境 , 找到自己国产铅笔的制造方法 , 欧洲国家成百上千的人孜孜以求地实验 。

了解到   埋藏石墨的变质矿床 , 由富含有机物和碳物质的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而成 。 全球石墨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 今天全球石墨总储量有上亿吨 , 其中90%以上的石墨储量集中在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四国(我国石墨储藏量约占世界的30%以上) 。 换句话说 , 欧洲从来就不是石墨资源丰富的地区 , 英格兰凯西克村的优质石墨矿床在当时更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

  虽然商人在欧洲各处寻觅石墨的矿藏 , 但并不十分成功 。 即使在以采矿业著称的纽伦堡 , 虽然当地开采出石墨矿的消息曾轰动一时 , 但最终人们略带失望地发现:纽伦堡的石墨纯度远远低于英国的优质石墨 , 杂质较多 , 所以只能把石墨磨成粉末 , 加入硫磺、锑制成铅笔笔芯 。 这样的德国笔芯着色淡 , 制造工艺和书写效果远远比不上凯西克纯石墨制成的铅笔 。 不过作为中世纪以来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 , 纽伦堡的铅笔也不愁销量 , 重要的是 , 德国成为了世界上继英国之后又一能生产铅笔的国家 。

  英法一对冤家向来争端不断 , 面对英国的铅笔垄断 , 法国自然转头去买德国的铅笔 。 直到拿破仑战争之前 , 法国铅笔还是依赖德国进口 。 然而随着在拿破仑战争中的节节败退 , 法国海岸线被英国海军牢牢封锁 , 德国的进口铅笔之路也被堵死 。 没有铅笔 , 会影响到法国建筑、产业设计图制作 , 特别是当时最迫在眉睫的军事绘图 , 时任法国军政部长的拉扎尔·卡诺委托一位名叫尼古拉斯-杰克琼斯·孔德的科学家 , 要求他务必研发出能够满足本国需求的铅笔 。

  由军政部长委托科学家把铅笔研发作为国家项目 , 听起来夸张 , 但在当时缺少英国石墨的情况下 , 制造铅笔实属不易 。 用美国人亨利·波卓斯基所著《铅笔:设计与环境》一书里关于铅笔制造的说法就是:

  “首先 , 制作者得博学多闻 , 对全球的几百种染料、虫漆、各类树脂、各式各样的黏土、石墨、酒精、溶剂、数百种天然与人造颜料 , 以及五花八门的木材 , 全都了如指掌 。 此外 , 他对橡胶业、黏胶业、印刷油墨、各种蜡、漆 , 或可溶棉业、各式各样的干燥设备、填充过程、高温熔炉、研磨剂 , 还有许多挤压与混合的过程 , 全要广泛了解 。 ”

  孔德就是一个对各方面知识有广泛了解的科学家 。 最早他是一名肖像画家 , 对铅笔和颜料的标准再熟悉不过 。 法国大革命以后 , 孔德的兴趣又转向了科学 , 主攻热气球研究 , 还曾被拿破仑任命为法国埃及远征军的气球军团参谋长 。 临危受命 , 孔德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不依赖石墨进口的情况下 , 生产出法国自己的铅笔 。 基于对石墨性质的了解 , 很快他就找到了解决之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