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每日电讯|8年不辍!三位“70后”微博“直播抗战”,再现收复山河的峥嵘岁月
8年来 , “抗战直播”账号博主姜涛等三位“70后”上海人自发地用35214条博文 , 以文配图的方式“直播”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所有历程 , 让人仿佛置身于从全面抗战到山河收复的那8年时光
作者:新华每日电讯采访人员潘旭
“抗战直播”账号里的三位“70后”上海人 。
“今天是1937年7月7日 。 ”
8年前2012年7月7日 , 新浪微博账号“抗战直播”发出了第一条博文 。
8年后2020年9月2日 , 该账号宣布 , 持续8年的“抗战直播”正式结束——
“八年以前 , 我们选择以‘直播’的方式致敬伟大抗战中的先辈 , 今天 , 很幸运 , 我们走到了这场旅程的终点 , 在此我们可以很骄傲地说 , 我们兑现了自己的承诺 。 ”
8年来 , “抗战直播”账号博主姜涛等三位“70后”上海人 , 自发地用35214条博文 , 以文配图的方式“直播”了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起至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的8年历程 。
微博里 , 每一段从当年报刊上摘录的文字、每一幅黑白的资料照片 , 让人仿佛置身于从全面抗战到山河收复的那8年时光 。
零碎的新闻片段记录了抗战日夜里的一次次顽强抗争 , 一块块还原拼接出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历史 。
用8年记录“8年”
8年前第一条博文发出后 , 关注者寥寥 。 或许网友们都没想到 , 这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纪念 , 而是一场历时8年的记录的开始 。
当时 , 为了那一条仅12个字符的博文 , 姜涛准备了大半年 。
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姜涛 , 从事文化产业相关工作 。 他从小喜爱历史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他读到了一个无名军官的故事 , 被军官慷慨赴死的民族精神所感动 , 因此萌生了“直播”抗战的念头 。
“当时采访人员采访一名去河北组织游击队的军人 , 问他:‘中国打胜以后 , 你打算做什么事情?’无名军人很冷静地说:‘那时候 , 我已经死了 。 在这次战事中 , 所有军人大概都要死的 。 ’读到这里我就在想:还有多少像这样的故事是鲜为人知的?”姜涛对采访人员说 。
从那时起 , 姜涛就决心通过互联网来呈现历史 。
他找来两位校友合作 。 三人分工从《申报》《新华日报》《大公报》等媒体收集当年的新闻 , 分别负责战况、社会新闻和军事装备资料 。
“首先是要翻阅当年的报纸 , 摘录相关的新闻;其次还要找些抗战日志、历史讲述等史料 , 中间穿插的还有比对工作 , 各种信息来源相互补充、印证等 。 刚开始时没想到工作量会有那么大 。 ”姜涛说 。
经过大半年的案头工作后 , 姜涛的团队建立了一个抗战新闻资料库 , 这也成为“抗战直播”的主要信息来源 。
在资料库的基础上 , 团队开始挑选内容、整理、配图、发布 , 每次都在周末预先准备好下一周发布的内容 。
“起初比较慢 , 每周末都要花上十几个小时的时间 , 后来渐渐就熟练了 。 ”姜涛说 。
就这样 , 日复一日 , 年复一年 , “抗战直播”以每天平均超过10条的频率 , 静静讲述着历史 。
半个月前的8月15日 , 账号的一条微博冲上热搜 , 内容只有四个字:“日本投降” 。 配图是75年前《大公报》的头版照片 。 那条微博 , 点赞数已超11万次 。
“没有想到会‘火’ , 实际上我们的目的也不是为了‘火’ , 而是为了自己能切身体会这8年 。 当然 , 也为了让感兴趣的网友也能体会到 。 ”姜涛说 。
- 新华网|揭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神秘面纱
-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久别,重逢!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曲周: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海外市场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石家庄:精准帮扶助力文创企业发展
- 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住房租赁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 新华网|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干部群像扫描
- 新华网|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忠诚警魂——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民警察群像
- 新华网|走近“带货主播”李佳琦
- 新华社|券商半年“成绩单”背后,这些信号值得关注!
- 东方网|勇闯难关!新华医院泌尿外科团队为七旬老人“保肾”,只求50年伉俪相伴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