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报|“数”启建筑业未来,拥抱变革
文章图片
▲图为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现场 。
拥抱变革“数”启建筑业未来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发布《数字建筑平台: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白皮书
与信息技术业、通讯业、银行业、零售业等相比 , 建筑与施工行业的数字成熟度仍非常低 , 远远不能充分享受数字化的红利 。 这是9月1日在北京召开的第十一届中国数字建筑(全国)峰会2020上 , 一张演示图表显示的内容 。
全国科技振兴城市经济研究会理事长、科技部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在会上表示 , 发展数字建造、进一步推动全产业链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 构建产业新生态 , 将是包括建筑业在内的各领域寻求创新发展的重要突破点 。
有鉴于此 , 当天发布的《数字建筑平台:构筑数字化转型新基建》白皮书指出 , 数字建筑平台的出现将深刻改变行业面貌 。 未来数字建筑的服务将渗透到整个产业链、每个企业、项目和从业者 , 让每个项目都能像接水、接电一样 , 接入数字建筑服务 。
建筑业亟需打造数字生产力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 。 今年国家大力提倡发展“新基建” , 数字化技术正在与建筑行业发生碰撞、融合 。 当下 , 建筑业的数字化进程仍处于相对滞后状态 , 亟需重塑生产关系 , 打造数字生产力 。
为什么建筑业数字化程度偏低?中国改革报、改革网采访人员了解到 , 一方面 , 这和行业特点有关 。 不同于制造业的工厂有固定的生产线和生产车间 , 工程项目具有分散性 , 每个施工场地的现场环境又是复杂的 , 这种特点增加了数字化管理的难度 。
另一方面 , 还跟技术发展程度有关 。 对建筑业来说 , 大量的数据是在工程现场产生的 , 一线没有实现数字化应用的落地 , 势必影响整体数字化程度 。 这也是现场作业数字化的“最后一公里”难题 。
“在产业链长、发展粗放的建筑领域 , 数字化技术不难寻觅 , 难的是运用、实践和落地 。 ”数字建筑平台服务商、广联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袁正刚坦言 , 有很多企业对数字化转型仍然感到困难:一是觉得转型成本偏高 , 看不到转型价值“不愿转”;二是转型重点不清晰 , 心里没底“不敢转”;三是转型没有经验可循 , 想转型但没思路“不会转” 。
谈及建筑业企业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 , 袁正刚表示 , 首先 , 要充分重视 , 现在几乎所有企业都意识到了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 其次 , 要大胆尝试 , 选择3~5个项目作为数字化试点 , 打造“样板工程” 。 最后 , 人才对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来说至为关键 。
未来建筑行业信息化的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和能力?“一定要在工地锻炼过 , 并做过项目管理的人才 , 直接选一些刚毕业的学生来做数字化是不可行的 。 ”袁正刚强调 , 除了有扎实的基层经验 , 还需要具备很强的学习能力和敢闯敢干的试错精神 。
数字建筑平台为工程项目赋能
在峰会的研讨环节 , 嘉宾们表示 , 数字化转型根本上是企业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 , 能够助力企业“提质增效、节本降耗” , “多、快、好、省”地实现项目成功 。
所谓“多” , 是指企业的经营决策将更加依赖基于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 , 集约化实现企业多项目管理 。 所谓“快” , 是指提升生产效率 , 减少返工和变更 。 所谓“好” , 是指充分满足客户需求 , 精益化项目管理 , 提升工程质量 , 降低安全事故 。 所谓“省” , 是节省成本 , 最大化减少浪费 , 从项目管理中要效益、要利润 。
“如果说传统基建时代 , 生产资料是在‘路上跑’ , 那么 , 在新基建时代 , 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资料 , 它是在‘网上跑’ 。 ”广联达董事长助理、研究院院长刘刚用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引出他的观点 , 数字建筑平台作为建筑产业的互联网平台 , 将构筑起数字化转型的“新基建” 。 “路修好了 , 上面才能跑车;平台修好了 , 上面才可以构建更多的应用 。 ”
- 航天器|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刚发射成功,美媒就来乱弹琴:或是太空武器
- 中国芯|首款100%“中国芯”出炉,这才是真正的大作
- 水底奥秘|全球最大淡水鱼,体长可达2米,来到中国却出现“生存危机”
- 老靳行色|也要从撤离中国,而中不但不生气反而选择谅解,宁愿自损160亿
- 航天器|中国成功发射了一款神秘飞行器 \没有照片\说明了太多问题
- 光威|看看光威,这才是中国芯,北大、中科院都差远了,国外巨头都慌!
- 无话不谈|全球5G基站建设数量大曝光!中国建成50万个:那欧美国家呢?
- 三星Galaxy|后果自负!中断5G合作,驱离中国工人,中方采取对等措施
- 网牛智能办公|齐力得会议平板开启企业信息化,助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
- 机智玩机机|顶级机皇5天降千元照样无人问津!,全球第一手机厂商中国再垮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