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网|向光电要算力,向认知科学要算法,2066年AI或取代人类任务( 三 )


文汇网|向光电要算力,向认知科学要算法,2066年AI或取代人类任务卷积神经网络常用来分析视觉图像 , 其创始人是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Yann LeCun
最近几家机构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 , 一是2019年报道的施路平教授;一是2020年报道的已经起到了重大作用的吴华强研究类脑的存储一体的芯片 。 因此 , 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应该在国际上处于并跑的阶段 。
关于人工智能理论的推算我们做了一个对应和比较 , 即如何利用脑机器启发人工智能新理论 , 实际上是作为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 。 我们把它们进行类比、对照 , 说明什么?很多人工智能专家都借鉴了脑科学的一些机理来响应人工智能应该怎么往前走?这个算法应该怎么解决?怎么具体解决?
认知科学一个是多模态的回路观测 , 要观测脑科学里的东西 。 我们认为 , 从脑科学通过认知科学的研究到达人工智能 , 这就是走另外一条途径 , 叫做从脑科学到人工智能 , 这即是我们所说的未来希望的一条道路 , 也是研究人工智能新算法的一条道路 。 我们希望认知科学就是这道桥梁 。
极限交互:在危险的场景里 , 形成未来人-AI-物融合社会的发展
第三 , 人和AI怎样共处 。 众所周知 , AI赋能人类 , 而不是成为人类 , 更不是取代人类 。 因此 , 人工智能与人类和谐发展 , 需要考虑人工智能与人类之间协同安全、隐私和公平的问题 。 最终实现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的目标 。 目前孙富春老师和吴飞老师在负责“未来的人工智能安全教育和它与人类的合作的调研”的课题 , 调研完成后准备和美国人工智能学会、欧洲人工智能学会讨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题 。
以人为本、服务于人类要探索也回避不了四个问题 , 分别是伦理、隐私、协同和安全 。 人和AI要有交互 , 人和自然界也要交互 。 极限交互是什么意思?在危险的场景 , 我们希望通过AI和AI交互 , AI和场景交互 , 人类和AI交互 , 即我们看不见的、看不清的、听不见的、触摸不到的 , 我们称之极限交互 。 AI交互实现颠覆性用户体验 , 提高人类认知和改造世界的能力 。 这就是说极限交互的特点 。
我们和AI怎么交互?比如通过虚拟现实这样的一个接口来进行交互 。 虚拟/增强现实、自然交互技术 , 这就是未来信息获取与交互的一种方式 , 它能拓展人类的能力 , 改变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 , 也能推动认知、智能与文化艺术的变革 , 促进未来人-AI-物融合社会的发展 。 这即是我们所说的一个特征 。
文汇网|向光电要算力,向认知科学要算法,2066年AI或取代人类任务虚拟现实艺术是以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人工智能技术作为媒介手段加以运用的艺术形式
我们现在开会都线上开展 , 很多机构都在开发线上虚拟线下 , 如《王牌特工》中所展示的 。 这时就相当于一种极限环境 。 我2020年年底可能就有望见到 。 所以 , 这即是我们所说的沉浸式AI交互 。 这样就可以实现全息智能教学 。 比如智能精准的推荐、线上泛在接入、真人的全息授课、沉浸交互课件 。 根据今年的AI研究发展 , AR眼镜最轻可以达到50克 , 此前AR眼镜很重 , 所以发展不起来 。 未来AI驱动的混合现实 , 赋能教学、生产、设计和交流 , 包括工业设计都可以在此开展 , 这是未来AI交互的一种重要的工具 , 也是人和AI之间交互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
带有预测性的愿景:从2016年到2066年 , 智能驱动未来 , AI逐渐达到人类水平
脑机接口、人机融合、人机“共生永存” , 包括意识存储的概念 , 能不能永远存在机器人身上或者存储到一个地方 。 这都是未来发生的事 , 但未来已来 , 现在脑机接口发展非常快 , 我们经常说的脑疾病 , 比如阿尔茨海默症、癫痫病 。 如果找到了这样的病理特征时 , 我们有两种再生方法 。 如果知道神经元的种类 , 可以用其他的神经元修复这种生物的修复方法 , 把这些神经元修复好;还有一种用我们超材料代替这些神经元的活跃程度 。 如果能做得不错 , 脑子就能够保持高度清晰 , 人类寿命延长50年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