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持续利好 平安好医生借助机遇再次突破( 二 )


“疫情期间很多病人不来医院看病,现在大医院又人满为患了 。 这就需要提出一个问题:这些病人是不是真的都需要到大医院来看病?”中日医院副院长、皮肤性病科主任,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皮肤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崔勇支持将复诊放到网上,他提到,“我们做过统计,中日医院一年的门诊量里,30%是复诊的,这些病人在没有互联网平台的时候,他只能跑到医院来,会不方便 。 那如果这些人都到互联网平台上去看复诊,就会减少病人的支出,提高就诊效率 。 ”
互联网医院作为新兴事物,发展处于初期,社会各方也存在对其的偏见或认识不足的地方 。 但这次疫情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健康医疗服务的模式,线上复诊、线上咨询可以成为常态模式,病人生病以后,首诊建议线下完成,后面的复诊和随访,甚至慢病管理都可以用线上模式解决 。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3月的一场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在疫情期间,互联网诊疗成为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数据显示,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委属委管医院中,互联网诊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17倍 。 此外,一些第三方互联网服务平台的诊疗咨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多倍,处方量增长了近10倍 。 ”
与此同时,疫情这一加速器更是提高了相关国家政策的出台效率,互联网+医疗的配套鼓励政策接连印发,原来关紧的闸正在一步步松开,互联网医疗迎来重大利好 。
从2018年9月,国家卫健委印发《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三份文件,到次年8月,国家医保局在官网对外公布《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再到今年3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生健康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开展“互联网+”医保服务的指导意见》以及今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动互联网医疗服务发展和规范管理的通知》、7月国家发改委等十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国家层面更是接连发文支持互联网+医疗,提高政策出台效率,缩短试点周期,特别是在医保政策方面的突破 。 与此同时,国家层面也为互联网诊疗规范画上了红线 。
正如一位刚拿到驾照的新手开车上路,什么时候踩“油门”,什么时候踩“刹车”,都需要有充足的准备才能确保安全 。
“互联网医疗正在有秩序、有限度的放开 。 ”崔勇提到,“国家的政策体系对互联网医疗一直是支持的 。 支持与监管必须达到某种程度上的一致性,才更有利于互联网医疗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 当然,互联网医疗属于新生事物,政策的制定与出台,必然有一个摸索和逐步成熟的过程 。 ”
不过,对于互联网医疗平台而言,无论政策是鼓励还是监管,都是好事情 。 监管政策的出台,会使得行业成长的更加规范 。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健康经济研究室主任陈秋霖也曾在健闻连线中提到,“过去10年互联网医疗都处于认知阶段,2020年疫情以后,我们的很多医疗需求会被迫转移到了线上 。 完成了这一步认知教育,我们才能进入正常的发展轨道 。 ”
在他看来,疫情之下,互联网医疗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阶段,规范化、标准化是当前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关键 。 如何规范医生的线上诊疗行为,是未来互联网医疗发展非常重要的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