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纳·米特|专访牛津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拉纳 米特:西方应更多了解中国“正义之战”( 二 )


“正义之战”一词来自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兹·特克尔 , 他写了一本关于美国在二战中扮演角色的经典著作 , 提到很多美国人仍然认为这是一场“正义之战”——尽管人们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历经劫难 , 但也完成了一项崇高的事业 。 因此 , 我想把同样的词汇用在中国抗战上 。 二战带给中国的影响是可怕的 , 但今天 , 许多人仍然认为它是值得付出的 , 因为中国打败了侵略者 。
环球时报:在您看来 , 二战给中国人留下了怎样的集体记忆?在长达75年的历史中 , 这种集体记忆又如何重新塑造了中国?或者更具体地说 , 中国如何应对灾难、各种困难或外部威胁 , 比如当前来自美国的压制?
拉纳·米特:中国社会对二战的集体记忆 , 形成当今中国思考自身的一个强大元素 。 这有时会让西方人感到惊讶 , 因为尽管英国、俄罗斯和美国等国家经常使用关于这一时期的类比和隐喻 , 他们没有意识到 , 在中国类似的“集体记忆”已经进行了很多年 。 最近的一个例子是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役 , 其中“人民战争”一词被用来描述抗击疫情 。 这让人想起毛泽东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抗日战争中所使用的语言 。 在许多其他情况下 , 我认为 , 对战争的记忆也是用来对比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 , 战争时期的中国相对贫穷 , 人们的日常生活都是在与生存做抗争 。 因此 , 对于一些中国人来说 , 我认为谈论战争是一种将今天更加繁荣的生活方式与过去进行对比 , 并提醒人们 , 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和经济增长都不是理所当然的 。 当然 , 战争时期也有助于与今天形成历史对比 。 现在中美关系很困难 , 值得记住的是 , 两个国家在几代人之前确实曾共同对抗过非常黑暗的势力 。
“我们应感谢中国在战时做出的贡献”
环球时报:围绕纪念二战欧洲胜利日和苏联卫国战争胜利75周年 , 美俄之间今年又打起嘴仗 。 美国政要几乎不提苏联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贡献 , 甚至还暗示“苏联和纳粹德国一样对二战爆发负有罪责” 。 对此 , 俄罗斯总统普京反击说 , 一些国家歪曲篡改二战历史既卑鄙又危险 。 对美俄之间这场较量 , 您怎么看?
拉纳·米特:我认为美国如今不希望与俄罗斯产生“严肃的”对抗 。 从某种意义上说 , 关于二战的嘴仗很奇怪 , 因为美国总统特朗普钦佩普京 。 这一现象确实揭示了更为广泛的问题——在三四十年前的冷战时期 , 西方对苏联在战胜希特勒的战争中的决定性贡献认识不足 。 但如今 , 我认为西方历史学家以及广大公众对2000多万苏联士兵和平民的牺牲有了更多的了解 。 部分问题与语言有关 。 对于西方人来说 , 阅读与使用美国和英国的战争报道资料更容易 , 因为这些资料为人熟知 , 而且是英文的 , 而读俄文和中文的原版会难太多!
环球时报:英国中小学的历史书如何描绘二战?怎么谈论美国、苏联和中国对二战胜利的贡献?
拉纳·米特:英国教科书强调 , 没有美国和苏联士兵的英勇牺牲 , 二战不可能取胜 。 英国历史书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对欧洲战场的叙述而不是亚洲战场 。 但我的观点很明确:我们应感谢中国在战时做出的贡献 。 从1937年到1941年的4年多时间里 , 尽管得到苏联人、美国人和英国人的非正式帮助 , 但中国几乎是独自作战 。 战争期间 , 中国抗击和牵制日军陆军主力 。 如果中国在1938年投降 , 亚洲与世界的历史将完全不同 。 中国对战争的贡献极为重要 , 我们西方人应该更多地了解这一历史 。
环球时报:人类社会应从二战中吸取哪些历史教训?
拉纳·米特:总体而言 , 世界应吸取的历史教训包括:通过协商而不是对抗来运行稳定的全球秩序;提倡和珍视辩论、调查以及表达不同观点的自由;保护和珍视少数族群 , 让他们享有平等权利;确保让社会繁荣、经济稳定 。
“美中‘冷战’不是好的类比”
环球时报:二战结束后 , 冷战开启 。 “冷战终究没有演化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 ”这也是普京在文章中的一句感慨 。 有些人说 , 美国正针对中国发动“新冷战” , 也有的说这与美苏冷战不同 。 您怎么看这些复杂的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