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关帝庙遗址处的残墙 。  科考团提供

  中新网成都9月2日电 (采访人员 刘忠俊)采访人员9月2日从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团获悉 , 该科考团在道孚县协德乡境内发现几块拼出“万家生福”字样的残木 。 这个实物的发现丰富了“南丝路”汉藏民族交融元素 。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残损的“万家生福”汉字题记木板 。  科考团提供

注意到   由四川省社科院、北京师范大学、四川大学及各学科和领域专家、学者和教授组成的“南丝路”科考团 , 走进了道孚县协德乡泰宁古城 。 在宁静古城的街村 , 一块牌子上的“关帝庙”三字 , 让走过的人知晓 , 看似普通的土墙内 , 是清初到此经商的山陕籍商人所建的汉式建筑关帝庙 。 木板上说明文字显示 , 村人在这里举行议事、祀神、聚餐等活动 , 关帝庙内的戏台还上演川戏藏戏等表演 。 残留两堵倾颓土墙的关帝庙遗址和古树 , 让科考团的专家们逗留了许久 。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关帝庙木柱上的鱼龙图纹 。  科考团提供

  就在专家们遗憾关帝庙没留下更多遗迹时 , 一位家住关帝庙旁的藏族女子 , 急忙跑回家抱出六块损朽的长木板和一些短木柱 。 专家们用长木板拼出了“万家生福”字样 。 板左侧刻有“恩宪西翁公祖大人武德军门老大人陈”几行字 , 右侧上书残缺字样“十三年四月初八日” , 落款为“众街民等叩建” 。 虽字迹残缺不全 , 但题记字样和短木柱上的鱼、龙等纹刻 , 无不述说着关帝庙的历史和彼时古镇街村发生的“恩宪”大事 。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惠远寺内保存的石碑 。  科考团提供

  从事地方人文与历史、地理和非遗项目挖掘与保护等研究的学者言 , 泰宁坝子是商品流动和驻军守边产生的民族迁徙带来民族交融的一个缩影 。 关帝庙遗址显示其按照汉地规制修建 , 但它又借用了格萨尔王的传说和形象 , 融关公与格萨尔于一体 , 既显示出民间商贸交流和民族迁徙流动在当地的变通适应 , 也显示出汉藏文化历经岁月磨砺的融杂一体 。 关帝庙墙体的夯土形态及构成和土地庙各异 , 显示二者建造年代不同 。 推测土地庙早于关帝庙出现 , 年代可能与年羹尧驻军筑城大致同期 , 为所驻汉军所用 。 关帝庙则晚很多 , 更多为商贾和稍后定居此地的汉族人所用 。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四川甘孜州“南丝路”科考:新发现汉字题记木板反映民族紧密融合//----

科考专家在关帝庙遗址的残墙古树前展开讨论 。  科考团提供

  科考团中研究地方历史和藏羌彝走廊的专家推测 , 泰宁作为康定西来第一城 , 是元明时期重要的军事、经济重镇 。 陕西人自元代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