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欧洲各国积极推进“绿色复苏”(记者观察)( 二 )


为实现2050年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目标 , 零排放、零污染、具有可持续性的“绿氢”被欧盟寄予厚望 。 氢能是一种二次能源 , 须通过其他物质制取 。 全球范围来看 , 近99%的氢气制造仍高度依赖煤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被称为“灰氢”或“蓝氢” 。 使用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蓝氢”尽管搭配了碳捕捉和封存技术 , 但制取过程中仍无法消除所有碳排放 。 因此 , 利用风电、水电等可再生能源以电解水方式产生的“绿氢”是当前欧盟各国研究的重点 。
7月 , 《欧盟氢能战略》正式通过 , 欧盟委员会副主席蒂默曼斯表示 , 将把“氢经济”作为新的增长引擎 , 以克服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 。 不少专家指出 , 风能和太阳能等常见可再生能源的电气化只能实现部分减排 , 氢能有望成为达到“净零排放”目标的必要手段 。 绿色氢能已成为欧洲新能源领域的一颗明星 。
氢能在能量密度、燃烧能力以及与现有基础设施的兼容性等方面具有优势 。 氢的能量密度比锂电池高 , 因此有望成为长途运输、航空、航海领域的替代能源 。 氢气也可以利用现有的天然气管道进行运输 , 代替天然气用于供暖 。
欧盟计划到2030年将电解绿氢产能扩大到40吉瓦 , 并预计到本世纪中叶 , 欧洲氢能市场可创造约540万个工作岗位 , 年营业额可达约8000亿欧元 。 德国经济研究所指出 , 如果德国继续保持全球电解设备市场20%的份额 , 就能创造47万个工作岗位 , 相当于目前该国汽车业的一半 。 德国经济学家薇罗尼卡·格林姆指出 , 从生产和加工绿氢的机械设备 , 到通过管道、轮船或陆路进行的国内和国际运输 , 再到其在燃料电池等各领域的最终运用 , 与“氢经济”相关的商业机遇数不胜数 。
面对“氢经济”带来的机遇 , 欧盟各国纷纷加大投入 。 在交通领域 , 欧洲目前拥有超过200个加氢站 , 科隆、罗马、奥斯陆、鹿特丹等城市已投入使用氢燃料电池巴士 。 未来还将修建更多加氢站 , 提高氢能源汽车的比例 。 在供暖领域 , 德国将重点建设氢气网络 。 5月 , 德国部分管道运营商公布计划 , 将以改造后的天然气管道为基础 , 到2030年建成全长1200公里的氢气网以增强储运能力 , 项目预计耗资6.6亿欧元 。
成本是决定氢能能否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 。 德国联邦经济和能源部认为 , 德国氢能制取和处理技术相对成熟 。 为了进一步降低使用成本 , 应该大规模扩建可再生能源水解制氢设施 , 并加速培育国内氢能市场 , 为长远经济效益投资 。
(本报柏林电)
贯通铁路 , 打造绿色交通网络
本报驻比利时采访人员 方莹馨
在欧洲坐火车旅行 , 旅客可以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之间穿梭而不受边界限制 。 今后 , 这一体验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后 , 波罗的海铁路将打通波罗的海三国与西欧国家之间的铁路通道;德国德累斯顿和捷克布拉格之间的铁路跨界段建成后 , 柏林到布拉格的车程将从4.5小时缩短至2.5小时;可互操作的欧洲铁路交通管理系统范围进一步扩大 , 将在整个欧洲大陆实现火车的无缝运行……
为推动绿色复苏 , 欧盟日前宣布将通过“连接欧洲设施”基金向140个关键运输项目注入近22亿欧元 , 上述工程所涉及的项目均在受资助之列 。 完善铁路是此次欧盟注资的重点 , 包括跨境连接以及与港口和机场的连接 。 运量大、电气化程度高的铁路是重要的绿色交通方式之一 , 发展铁路有助于交通运输业实现脱碳目标 。
据统计 , 欧盟超过1/4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业 。 为实现到2050年该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减少90%的目标 , 欧盟大力支持交通运输领域的绿色转型 。 目前 , 欧盟内部跨境货物运输75%靠公路完成 , “欧洲绿色协议”建议大幅提高铁路运输和内陆航运比重 。 欧盟拟将2021年定为欧洲“铁路年” , 鼓励民众在出行选择上更多从飞机、私家车转向火车 , 以提升铁路交通比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