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原题为_新华网|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新华网|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通讯: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新华社德国波茨坦9月1日电 通讯:战争是和平的镜鉴——走访波茨坦会议旧址采西林霍夫宫
新华社采访人员张远 任珂
采西林霍夫宫位于德国波茨坦市北 , 淡黄砖墙暗红屋瓦 。 夏日时光 , 宫殿为绿色草木环绕 , 相映成景 , 吸引游人在附近漫步骑行 , 不少人在周围的湖滩晒日光浴 , 湖中游船汽艇往来穿梭 。 75年前的夏天 , 这座英格兰风格的宫殿外是另一番景象 。 按照英国时任首相丘吉尔的秘书玛格丽特·米尔沃德的记述 , 柏林与波茨坦到处是废墟 , 有不少难民与受到战争创伤的孩子 , “(他们)漂亮 , 金发碧眼 , 却失魂落魄” 。
采西林霍夫宫见证了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 。 1945年7月至8月 , 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领导人在此举行会议 , 讨论结束对日本作战条件以及有关对日战后处置方针 。 7月26日 , 中、美、英三国发表《中美英三国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简称《波茨坦公告》) ,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 苏联于8月8日对日宣战并加入该公告 。
采西林霍夫宫自今年6月末开启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特展 。 特展持续至11月末 , 主题是“波茨坦会议1945——塑造世界秩序” 。 展品透出战时凝重气氛 , 而透过窗向外望是德国北部宁静的湖光山色 。 观展的人们时刻可以感受到历史与当下、战争与和平的巨大反差 。
参与布展的普鲁士宫殿与花园基金会历史学家于尔根·卢告诉采访人员 , 采西林霍夫宫展览中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波茨坦会议召开时的原貌 。 穿行其中 , 参观者仿佛穿越时光回到了会议磋商的历史现场 。
策展人还特意增加了二战中中国战场的展品 , 包括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者使用的武器 , 比利时漫画家埃尔热作品《丁丁历险记》之《蓝莲花》中关于“九一八事变”的书页 , 德国人约翰·拉贝记录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日记等 。
在一幅记录二战历史重大时刻的展品上 , “九一八事变”“卢沟桥事变”标注在前 。 “不少欧洲人以德国入侵波兰为二战开端 , 实际上二战序幕在中国拉开 , 回溯历史 , 有必要加入东方历史视角让人们全面了解二战 。 ”卢说 。
在采西林霍夫宫主大厅的特展核心展区 , 中间放着一张大圆桌 , 围绕圆桌摆放着三把扶手椅 。 卢介绍 , 这是波茨坦会议期间美、英、苏三国领导人的座席 。 会上 , 三方均以打败日本法西斯的最高目标为大局 , 各有妥协让步 。 不过 , 会议也暴露出美苏之间许多对立 , 这也为战后许多矛盾冲突以及冷战埋下了种子 。 “不少人认为波茨坦会议是热战的尾声 , 冷战的序曲 。 ”
谈到本次特展的意义 , 卢表示 , 二战后形成的国际秩序正遭受孤立主义、右翼势力和民粹主义的威胁 , 各地也不断出现新的冲突 。 直至今日 , 战争阴影难言散去 。 “希望特展把战争作为一面镜子 , 让人们更深入地感受和平的珍贵 。 ”
- 新华网|揭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神秘面纱
- 新华网·宝藏青年工作室、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久别,重逢!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曲周:童车企业转型升级拓展海外市场
- 新华网客户端|河北石家庄:精准帮扶助力文创企业发展
- 新华网|党徽在战“疫”一线闪光——疫情防控中的党员干部群像扫描
- 新华网|在大战大考中淬炼忠诚警魂——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人民警察群像
- 新华网|走近“带货主播”李佳琦
- 新华网|各显神通的“机器伙伴”
- 新华网|也门政府军与胡塞武装交火致28人死亡
- 新华网|新华国际时评:破坏中美人文交流注定成为历史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