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二 )


文章图片
镇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口音天南地北 。 端午、小湖北讲“湖北话” , 朱胜忠讲“陕西话” , 杨瑞符讲“天津话”……这样一个口音混杂的军队 , 是符合史实的吗?
实际上 , 从清朝开始 , 军队编制就有一个原则 , 每一个地方驻扎的军队都要从本地招募 。 这样可以保证士兵们不会逃跑或作恶 。 所以军队内部的口音也比较纯粹 。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前期 。 《八佰》中出现的军队内部口音混杂 , 可以从两个方面解释——
首先 , 《八佰》中军队的原型是88师 , 属于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央军 。 蒋的嫡系部队招募原则是黄埔军校毕业生 , 而黄埔军校本身就是全国招生 , 学校内部有来自各地方的人 。
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文章图片
“比如后来做到蒋介石副手的陈诚 , 实际上是浙江青田人;胡宗南是宁波人 , 是蒋介石的老乡 。 所以 , 黄埔军校本身就是一个很混杂的群体 , 带来的后果就是中央军内部各地方的人都有 , 就像《八佰》里呈现的那样 。 ”郭晔旻介绍道 。
“另外 , 电影里也提到了 , 因为88师在淞沪会战中损失很大 , 人员替换很多 , 后备兵源是从湖北、安徽、浙江等地方的民团里补充的 , 如果考虑到这个因素的话 , 军队口音混杂就更加正常了 。 ”
片中姜武饰演的东北军“老铁” , 自称来自安东(现辽宁丹东) , 跟过“张大帅” , 而张口却是山东口音 。 不少观众观看时对此产生疑惑 。 而在郭晔旻来看 , 这个角色的口音设计是非常成功的 。
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文章图片
(图说:演员姜武饰演524团一营士兵老铁 。 )
“他的山东口音正好和当时的‘闯关东’的情况是符合的 。 当时闯关东来到东北的群体中 , 山东的、宜宾的非常多 。 ”
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文章图片
在中国电影历史上 , 普通士兵说方言是近一二十年才被接受的事 。 著名电影人石挥的影片《关连长》(1951年)就因让主角讲山东话而招致批评 。 从《八佰》不难看出 , 说方言让人物形象更“接地气” , 更加真实、鲜活 。
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文章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