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_原标题是:《八佰》方言那些事:民国“广普”是桂林口音 , “阿拉”还不是上海话
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人员陈晨
《八佰》单日票房连续10天破亿 , 以绝对优势蝉联全球周末冠军 。 影片罕见地使用了全方言的表达形式 , 让各地观众倍感亲切 , 出场人物也更加真实鲜活 。
然而 , 影片中方言的使用也带来不少质疑 。 “谢晋元”饰演者杜淳来自河北 , 因片中“广普”不够标准引起网友讨论 。 辽宁人王千源讲起了陕西话、北京人李晨演山东兵、福建人欧豪则全程湖北方言……
片中的方言还原度如何?有哪些使用错误?正规军中口音天南地北原来跟蒋介石有关?东方网·纵相新闻采访人员邀请到文史撰稿人郭晔旻 , 详解《八佰》片中方言的问题 。
文章图片
片中 , 杜淳饰演的“谢晋元”一角 , 因口音问题招致许多争议 。 部分观众表示其“广普”不够标准 。 对此郭晔旻表示 , 谢晋元的广普不标准才是对的 , 因为历史上的谢团长应该讲“客家话” 。
“严格意义上来讲 , 谢晋元本人说的肯定不是‘广普’ , 因为他是广东梅县人 , 应该是说客家话 , 而不是说通常意义上的广东话或粤语 。 所以如果安排他说广东普通话 , 他说的不标准那才是对的 。 ”
文章图片
(图说:《八佰》片中 , 演员杜淳饰演524团团副谢晋元 。 )
此外 , 1937年的方言 , 也与现在的方言有很大不同 。 以“广普”为例 , 民国早期广东人说“官话”的口音 , 并不是现在使用的广东普通话口音 。 因为当时没有录音机、电视机等通讯手段 , 各省的官话都是“就近学” 。 广东虽然是省城 , 但不说官话 , 而是学广西的西南官话 。 广西桂林是距离广东最近的说官话的地方 , 所以当时学官话的广东人 , 口音实际上跟桂林话更接近 。
所以 , 无论是以现在方言的标准去看谢晋元的口音 , 还是从原型角色的出身地来看 , 谢晋元的“广普”不标准是合理的 。 至于片中呈现的“不标准”是片方有意而为 , 还是考据不足 , 尚无从判断 。
文章图片
随着时代变迁 , 方言也在发展变化 , 但各地方言的变化程度不尽相同 。 湖北地区的方言相对稳定 , 比较接近现在使用的口音 , 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影片湖北话的还原度也较高 。 但租界里上海市民的上海话 , 却不够符合历史情况 。
据郭晔旻介绍 , 影片中出现的“上海话” , 实际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才形成的 , 是比较“新”的上海话 。 并不符合影片1937年的背景设定 。
“片中上海人说‘我们’全部是用‘阿拉’的 , 但‘阿拉’是从宁波话来的 。 如果时间在1937年的话 , 一些年纪大的人 , 像电影里一直站在阳台上拿望远镜看的老教授 , 他可能还没有接受‘阿拉’这样一个比较新的词 , 可能还是说‘吾伲’的 。 这是一个很典型的用词的差别 。 制片方可能是找了一群会说现在上海话的人 , 实际上1937年的上海话可能更接近与浦东或者是南汇郊县的口音 。 ”
- 《八佰》背后的千千万万中国军人
- 许国|“丈夫许国”预告魏晨俞灏明并肩再战《八佰》破24亿连续三周周冠
- 八佰|看《八佰》拍照片发朋友圈,这事该「骂」吗?
- 正式上映第17天,电影《八佰》累计票房破24亿
- 《八佰》周末逆转《信条》登顶日票房榜,进入内地影史前15名
- 新京报|《八佰》周末逆转《信条》登顶日票房榜,进入内地影史前15名
- 最前线|《八佰》中杨慧敏的第一人选不是唐艺昕,她受邀去试戏,却意外成就了唐艺昕
- 龙视要闻|抱手榴弹跳楼,为何不能直接扔下去?,《八佰》陈树生为砸开钢板
- 华谊兄弟|《八佰》票房突破23亿,华谊和管虎夫妇“拿大头”,这些公司也赚了
- 夫妇|《八佰》票房突破23亿,华谊和管虎夫妇“拿大头”,这些公司也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