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氪分享||「探维科技」获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已量产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36氪首发

【时氪分享||「探维科技」获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已量产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36氪首发】36氪获悉 , 探维科技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PreA轮融资 , 清控银杏是本轮独家投资方 。 本轮融资主要用于第一款激光雷达产品Tensor-Pro的量产交付、下一代激光雷达的研发 。
探维科技成立于2017年底 , 成立伊始就获得了华控基石基金过千万人民币的天使轮投资 , 主要业务专注于研发固态激光雷达设备和图像融合的三维环境感知解决方案 , 可应用于自动驾驶的车载和智慧交通等场景 。
在车载场景 , 探维科技的激光雷达可装载于汽车厂商的L3-L4级自动驾驶量产车、低速自动驾驶物流车和扫地车、港口无人车、矿用无人车、仓储AGV等;而在智慧交通场景 , 其激光雷达可以提供路侧的车辆检测、识别 , 行人识别等功能 , 为智慧交通和车路协同系统提供环境感知功能 。
探维科技创始人兼CEO王世玮是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访问学者 , 在精密光学测量和微纳制造方面有多年研究经验 , 曾就职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 , 参与制定多项车载设备的国家标准;联合创始人吴冠豪是清华大学精仪系副教授和博导 , 是激光雷达领域专家 , 现任全国光电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计量仪器专业委员会委员 , 已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 。
为什么要做固态激光雷达?
目前 , 国内的禾赛科技、速腾聚创等众多激光雷达厂商已经出货的机械式激光雷达 , 以16线、40线、64线产品为主 , 并不断往更高线束产品迭代 。 而激光雷达鼻祖Velodyne早在2018年就发布了当时全球分辨率最好、探测距离最远的128线雷达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机械式激光雷达虽然技术相对成熟 , 但制造调试过程繁琐、生产周期漫长、价格昂贵、电子元器件太多导致难以通过车规验证、机械旋转部件在真实行车环境下可靠性不高 , 难以支持主机厂等客户实现自动驾驶的大规模量产 。
因此 , 越来越多激光雷达厂商开始研发固态激光雷达 , 以满足自动驾驶普及的要求:大规模、低成本、车规级 。 固态激光雷达的优点包括:系统结构简单、易于量产、成本低、环境稳定性好、对车载系统的温度和振动的适应性强 。
但目前 , 无论是MEMS的混合固态方案 , 还是Flash和OPA路线的纯固态方案 , 绝大部分公司的技术开发仍处于样机阶段 , 还没有技术成熟度高、性能好、供应链稳定的固态激光雷达产品进入量产阶段 。
这成为探维科技切入市场的一个核心竞争点 。 该公司从2017年成立之初就选择专攻固态激光雷达 , 开始研发Tensor系列激光雷达 , 今年4月 , 探维的Tensor-Pro固态激光雷达产品就已经完成量产 , 陆续完成交付超过千台 , 年产量也已经达到5000台 。
探维科技称 , Tensor-Pro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16线三维固态激光雷达 , 基于微振镜扫描的技术路线 , 能够对周围目标物进行TOF测距 , 生成带有位置深度信息的三维点云 , 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快速、精确感知 , 且具有探测距离远、测距精度高、分辨率高、环境稳定性好等优点 。 比如 , 这款雷达可以识别和检测到200米以外的车辆和100米外的行人 , 分辨率和有效探测距离已经接近于甚至超过了32线的机械式激光雷达 。
时氪分享||「探维科技」获数千万人民币PreA轮融资,已量产第一款固态激光雷达,36氪首发
文章图片
Tensor系列激光雷达
为什么能率先实现量产?
探维之所以能在短短3年内实现量产交付 , 与团队过往的技术积累有密切关系 。
探维科技是中国最早拥有固态激光雷达、国产化芯片化TOF测量和硬件级图像融合技术的企业 , 核心团队来自清华大学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国家重点实验室 , 从2008年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星载测绘激光雷达项目” , 开始研发激光雷达 , 应用于航天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