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不少一次性塑料制品年底禁用 准备好和塑料说再见了吗?( 二 )


目前市场上的可降解塑料能接好班吗?在一些研发企业或许能找到答案 。
这些天 , 在位于广东珠海的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珠海万通化工有限公司车间 , 工人们正忙着生产可完全生物降解的购物袋、快递包裹袋、农膜等塑料产品 。 经过16年研发 , 这家企业已拥有6万吨生物降解聚酯合成及配套的改性专用料年生产能力 , 掌握生物降解塑料多项核心技术 。
这些白色、黑色的塑料产品看上去和普通塑料没什么区别 , 但它们在自然环境中的表现差异很大 。
“相对于几百年才能消失的‘白色垃圾’ , 在堆肥条件下 , 全生物降解制品能在30天内被微生物分解90%以上 , 以二氧化碳和水的形态进入自然界;在非堆肥条件下 , 垃圾处理厂未处理干净的部分全生物降解制品将在2年内逐步降解干净 。 ”金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战略项目总监郭德凡表示 , 公司生产的生物降解塑料符合国际、国家权威标准 。 他表示 , 在使用全生物降解制品过程中 , 我们依然要做好垃圾分类、定点弃置、集中处理 , 不应随意丢弃 。
那么 , 塑料制品要达到什么标准才算生物降解呢?国际相关标准规定了4项测试:一是生物降解测试 , 材料能被微生物分解并转化为二氧化碳;二是崩解测试 , 材料能在堆肥过程中崩解 , 不存在“白色污染”;三是生物相容性测试 , 堆肥残留物不能对生物生长过程产生负面影响;四是重金属含量测试 , 不能含有重金属 , 对堆肥残留物产生影响 。 只有同时通过这4项测试 , 才能被认可为生物降解塑料 。
价格是影响可降解塑料推广应用的一大因素 。 据了解 , 一个生物降解塑料袋的价格一般是普通塑料袋两到三倍 。
郭德凡表示 , 全生物降解制品价格主要取决于研发成本和合成单体价格、加工生产效率等 , 随着政府出台禁限塑令 , 更多研发力量参与 , 行业规模化效应扩大 , 价格会逐步降低 。
“在北京中关村南大街乙四十八号院 , 我们观察到 , 一位居民自备一次性手套 , 把厨余垃圾倒入厨余垃圾桶里 , 再把垃圾袋放入‘其他垃圾’桶里 。 ”
近来 , 一些环保组织成员组成垃圾分类观察团 , 借助蔚蓝地图App的垃圾地图功能 , 动员志愿者随手拍小区垃圾分类工作 。
在垃圾分类中 , 居民会把厨余垃圾和装厨余的袋子分开投放吗?牛奶盒投进“其他垃圾”箱还是“可回收物”箱?泡沫上的胶带要撕掉吗?这些废塑料的处理是观察团的观察点之一 。
北京自然之友公益基金会零废弃项目政策主任谢新源是志愿者之一 。 他说 , 如果垃圾袋采取生物降解塑料材质 , 需要考虑好衔接问题 。 一方面 , 生物降解塑料完全降解需要满足工业堆肥的温度、湿度、菌种等特定条件 , 因此建设工业堆肥设施是改用可降解垃圾袋的前提 。 另一方面 , 目前很多居民使用普通塑料袋作为垃圾袋 , 如果这些塑料袋进入厨余桶 , 会影响厨余垃圾处理 , 因此相关部门应协调好可降解塑料袋和垃圾分类的关系 , 教会居民正确投放可降解塑料袋和普通塑料袋 。
专家建议 , 明确可降解塑料的使用范围和适用级别 。 例如 , 与食物接触的包装物、装厨余垃圾的塑料袋等 , 应优先考虑使用可降解塑料 。 对于大规模使用可降解材料难度较大的行业 , 应推广可重复使用的制品 。
塑料污染涉及面广 , 治污需齐抓共管、打通上下游产业链 。 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 到2025年 , 应基本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 , 基本形成多元共治体系 。
产业链咋打通?行业协会可以发挥作用 。 今年6月底成立的绿色再生塑料供应链联合工作组被认为开了个好头 。 工作组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物资再生协会两个行业协会牵头 , 16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共同发起 。
“解决塑料污染是一个系统工程 , 应该把源头减量、产品设计和中端回收、加工以及后端再生产品应用等各环节联系起来 , 形成一个有利于塑料回收和再生的闭环 。 ”该联合工作组副组长王永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