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男子被冒名顶替上学23年,苦苦追查却遭遇看不见的“背后力量”( 六 )


当老师 , 是那个时代乡村少年的“金饭碗” , 收入、社会地位都比其他社会职业优越 。 如果没被“李峰”顶替 , 张科在1997年就能上师范 , 毕业后当老师;师范不行 , 还能上正规的中专 。 “那样 , 我后来就是另外一条人生轨迹了 。 ”
现存档案中 , 1997年张科自己填的《志愿表》已失踪 , 假“张科”填的两个志愿都是“漯河师范” , 分别为统招、委培 , 都同意调剂 , 似乎延续了张科的心愿 。 但最后 , 假“张科”却成为汝南园林学校的委培生 。 《毕业生就业通知书》显示 , 假“张科”从林产品贸易专业毕业 , 到委培单位报到 , 期限是2000年7月1日至8月1日 。
那份被替换的《志愿表》中 , 除了笔迹不是张科的 , 底下的“家长意见、签字”空格中 , 也用两个不同笔迹写着:“同意该生报的志愿”、“张运祥” 。 而实际上 , 父亲张运祥当年已52岁 , 他根本不识字 。
河南|男子被冒名顶替上学23年,苦苦追查却遭遇看不见的“背后力量”
文章插图
1997年的中招《志愿书》中 , 假“张科”所填志愿 。 其中 , 笔迹、考生签字、家长签字 , 均非张科父子亲笔 。
2001年刚毕业时 , 张科的工资只有四五百 。 后来他还想打官司 , 但请不起律师 。 好在经过自己的努力、“公司的培养” , 他后来的生活过得还不错 。
有时候他觉得 , 那些一问一个“不知道”的人说得也没错:成人中专和委培中专差别不算大 , 后来张科的路走得也还顺利 , 冒名顶替对他似乎确实“影响不大” 。 “人生无常 , 却有命 。 ”张科只能这样理解 , “路都是人走出来的” 。
但他还是不愿放弃 。 “这不是有没有影响的事 。 就算我现在是个亿万富翁 , 或者我就是当时考了0分 , 你也不能冒名顶替 , 不能把我的户籍转走 。 这是严重的违法乱纪啊!”
虽然人的命运是模糊的 , 但过去多少年 , 他都感到 , 一次次追问后 , 那些“背后的力量”以神秘的形式掌控了自己 。 “我第一次去查 , 胡小雨立马就知道了 , 没人通消息 , 她是怎么知道的?”他希望这次 , 漯河市、郾城区纪委和教育系统能查出真相 , 让顶替者和学校、村委会、公安、教育、中专等环节的“黑手”们现出原形 , 接受法律的审判 。 “特别现在 , 我要相信法律 , 相信国家 , 相信国家的政策 。 ”
“那时候才16岁 , 一个青少年 , 什么都不懂 , 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 《志愿表》是一个人对人生最初的认真规划 。 ”张科觉得 , 那才像是人生的开始 , “美好 , 代表着一个人对命运的祝福” 。
可这美好而脆弱的志愿 , 却被别人轻易拿走 。 他还想过 , 如果当年顶替者的父母手段再高明一点 , 操作再严密一些 , “档案管理费”的信也许不会寄到父亲手上 , 那他也就永远不知道自己被冒名顶替了 。 “那个人 , ‘李峰’ , 他现在过得好吗?良心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