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的好好告别:共有青山明月,便没有人是异乡人丨周末读诗( 七 )

唐代诗人的好好告别:共有青山明月,便没有人是异乡人丨周末读诗。明月何曾是两乡

在所有送别诗中 , 说得最好的当属王昌龄 。 在被贬为龙标尉期间 , 朋友柴侍御将往武冈 , 昌龄临别赠诗曰:

/ /

《送柴侍御》

沅水通波接武冈 , 送君不觉有离伤 。 青山一道同云雨 , 明月何曾是两乡 。

/ /    

流过龙标的沅水 , 也流到武冈 , 这样一想 , 便没有分离 。 若推而广之 , 也可这样说:不论如何别离 , 我们始终在大海中相聚 。 大海可以比生活 , 也可以比时间 。

再看青山 , 连绵数百里 , 连接着两地 , 施予人相同的云雨 。 云雨不也是我们一种相聚吗?

更何况还有明月 , 明月照耀的地方 , 又何曾是两乡?!

河流 , 青山 , 云雨 , 明月 , 草木 , 土地……所有古老的事物 , 如同永恒的家园 , 把我们紧紧连在一起 。

远谪龙标八年 , 昌龄在南方的日子 , 无疑愁苦而漫长 。 但他的《龙标野宴》诗曰:

/ /

沅溪夏晚足凉风 , 春酒相携就竹丛 。 莫道弦歌愁远谪 , 青山明月不曾空 。

/ /

不必以窥人隐私的眼光读诗 , 比如某些解读将此诗鉴定为“表面上看他的生活很安逸 , 实际上心里还是很苦”之类 。 我们不要忘了 , 一个人的生活再愁苦 , 也还是有快乐的时候 。 大海有无穷无尽的愁苦 , 但也会时时涌起快乐的浪花 。

诗歌是一种因地制宜的即兴审美 , 正因如此 , 深陷现实世界中的我们 , 才能从诗中获得内心的安慰 。 诗也在此意义上 , 才能给我们提供治愈 。

青山明月不曾空 , 不论何方 , 都有古老的陪伴和守望 。 在一株盛开的桃树下 , 没有人是异乡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