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顺治皇帝的遗诏是怎么出来的?( 三 )


我本来不行 , 却当了皇上 , 按照道理 , 我应该像老祖宗一样英雄 , 可是 , 我却渐习汉俗 , 置祖宗旧制于不顾 , 天天更改祖制 , 搞得一塌糊涂 。 所以 , 主要是因为和汉人有关 。
第四条 , “宗室诸王贝勒等 , 皆太祖、太宗子孙 , 为国籓翰 , 理宜优遇 , 以示展亲 。 朕于诸王贝勒 , 晋接既疏 , 恩惠复鲜 , 情谊暌隔 , 友爱之道未周 , 是朕之罪一也 。 ”不重视宗室诸王贝勒 , 与他们越来越远 。
第五条 , “满洲诸臣 , 或历世竭忠 , 或累年效力 , 宜加倚托 , 尽厥猷为 。 朕不能信任 , 有才莫展 。 且明季失国 , 多由偏用文臣 。 朕不以为戒 , 委任汉官 , 即部院印信 , 间亦令汉官掌管 。 致满臣无心任事 , 精力懈弛 , 是朕之罪一也 。 ”不重视满人 , 重视汉人 , 让他们无心任事 , 还是和重用汉人有关 。
【历史故事】顺治皇帝的遗诏是怎么出来的?
文章图片
第六条 , “朕夙性好高 , 不能虚己延纳 。 于用人之际 , 务求其德与己侔 , 未能随才器使 , 致每叹乏人 。 若舍短录长 , 则人有微技 , 亦获见用 , 岂遂至于举世无才 , 是朕之罪一也 。 ”这说的是谁 , 应该还是说多用了汉人 , 对于满人 , 应该按照他自己本身个性使用 , 随才器使 , 而不是一概求全 。
第七条 , “设官分职 , 惟德是用 , 进退黜陟 , 不可忽视 。 朕于廷臣 , 明知其不肖 , 不即罢斥 , 仍复优容姑息 。 如刘正宗者 , 偏私躁忌 , 朕已洞悉于心 , 乃容其久任政地 。 可谓见贤而不能举 , 见不肖而不能退 , 是朕之罪一也 。 ”直接说了一个人 , 刘正宗 , 这个人也是汉人 , 曾经是顺治皇帝的文墨挚友 , 后受满人挤压 , 差点就被顺治给杀了 。 还是汉人 。
第十三条 , “人之行事 , 孰能无过?在朕日理万几 , 岂能一无违错?惟听言纳谏 , 则有过必知 。 朕每自恃聪明 , 不能听纳 。 古云:‘良贾深藏若虚 , 君子盛德 , 容貌若愚 。 ’朕于斯言 , 大相违背 。 以致臣工缄默 , 不肯进言 , 是朕之罪一也 。 ”不听谁的话 , 还不是不听满大臣的话 , 重用汉人 , 顺治皇帝亲政以来 , 为了维护统治 , 对汉人实行了很多优待政策 , 这个政策招致了满人的极大不满 。
第11条 , 说的是太监干政 , 在我看来 , 这个可能是顺治皇帝唯一的错误 , 毕竟太监吴良辅确实是因为顺治皇帝的宠爱 , 最终贪污受贿 , 惹出大祸 , 却在后来还是被顺治包容 , 这也有悖于顺治皇帝所强调太监不能干政的思想 , “祖宗创业 , 未尝任用中官 。 且明朝亡国 , 亦因委用宦寺 。 朕明知其弊 , 不以为戒 。 设立内十三衙门 , 委用任使 , 与明无异 。 致营私作弊 , 更逾往时 , 是朕之罪一也 。 ”
【历史故事】顺治皇帝的遗诏是怎么出来的?
文章图片
看看 , 顺治皇帝在遗诏中通篇都在骂自己 , 将自己骂得狗血喷头的 , 骂得匪夷所思的 , 其实就是后七条 , 而这七条中的六条 , 都是满人和汉人对立的问题 , 所以 , 他还特别在最后说 , 自己有这些过错 , 却没有改 , 就更加错了 。
这是为什么呢?
3、顺治皇帝为什么这样写?
有人认为 , 以孝庄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和满人站在同一边 , 都是极力主张重用满人 , 反对使用汉人 , 维持其“满洲本位”的思想 , 所以才将顺治皇帝的这篇遗诏修改 , 把重用汉人变成了他的罪行 。
其实 , 在顺治皇帝已经驾崩的情况下 , 直接修改他的政策就是了 , 就是一纸条令的事情 , 何必要大张旗鼓地这样宣扬罪行呢?非要骂得自己的儿子是狗血喷头 , 才能达到她的目的吗?
事实上 , 无论是顺治皇帝 , 还是孝庄太后 , 包括康熙皇帝 , 爱新觉罗·弘历 , 甚至大清王朝所有皇帝 , 都没有真正的重视汉人 , 一到关键的时候 , 都是以维护满洲贵族利益为第一 。
【历史故事】顺治皇帝的遗诏是怎么出来的?
文章图片
但是 , 这并不是说 , 他们就不使用汉人了 , 为了维护大清王朝的统治 , 安抚汉人 , 也一直都是这些皇帝的政策 , 特别是康熙皇帝 , 对汉人的笼络更甚于顺治一朝 , 这对于从小就是受到孝庄太后的熏陶和培养的他 , 如果老师的政治思想都如此守旧 , 还能成就出一个康熙大帝来?
既然这样 , 顺治皇帝为什么要留下这样的遗诏呢?下面 , 我们就来到主题 。
上面说了 , “罪己诏”一般都是在国家遭受天灾 , 或者这个皇帝统治不稳固 , 政权处于危险 , 内部出现重大问题的时候 , 这个皇帝才会不得不做出的一种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