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80年前,舟山东极岛渔民冒死拯救“里斯本丸”( 二 )


梁益卷回忆 , 当日军在岛上四处搜寻时 , 大人就让当时13岁的梁益卷带着3名英国军人——伊文思、詹姆斯顿和法伦斯藏起来 。 他玩耍时曾偶然发现青浜岛南田湾有个小孩洞 , 口小腹大 , 深约两米 , 涨潮的时候 , 海水淹没洞口 , 里面却还有很大的空间 , 从外面根本看不出这里还有个洞穴 。
3人就在小孩洞里住了整整5天 。 1942年10月9日 , 6位青浜渔民驾着小船 , 连夜将他们偷运到宁波象山渔港 。 几天后 , 当地官兵几经周转 , 将3人送到了重庆 。 3人居留重庆期间 , 通过广播电台以亲身经历揭露日军暴行 , 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公愤 。 最后 , 他们由英驻华使馆接回国 。
而渔民严全民家的那块内刻四圆环和英文句子的方砖;任福仁家的那把银色西餐刀;张福青家的那把后来流落到上海的口琴以及刘竹定奶奶珍藏的刻有JNW9.375字样的戒指……这些由英军临行前赠送给东极渔民的物件 , 拂去其表层的尘垢 , 每一样都足以揭示面对暴行的人性感动与对生命的尊崇 。
中英人民永远铭记
【历史故事】80年前,舟山东极岛渔民冒死拯救“里斯本丸”】如今 , 只要你到东极岛 , 坐下来和当地人聊天 , 大家都能说上几个关于“里斯本丸”的故事 。 但在2005年之前 , 这一事件却鲜为外人所知 。
“其实 , 抗战胜利后当地政府也打算上报 , 但是渔民们都说‘我们不想邀功’ 。 ”梁银娣是东极镇镇政府工作人员 , 也是梁益卷的女儿 , 长期搜集有关“里斯本丸”沉船事件的资料 。 她说 , 后来乡里又要求当年参与救助的渔民登记姓名 , 以便接受赠款 , 渔民们还是不愿意登记 。 乡里作了许多解释工作 , 登记工作才得以开展 , 但当年发起救援英国军人行动的沈万寿明确表态:“不接受赠款 。 ”
直到2005年8月18日 , 幸存下来的英国老兵查尔斯·R·佐敦来到舟山东极岛 , 这件事才逐渐广泛传播开来 。 查尔斯带着妻儿及另两位英军遇难者亲属从英国千里迢迢来到东极岛 , 寻访当年的救命恩人 。
“那天风平浪静 , 蓝天碧海 , 查尔斯一上岸 , 就和仍然健在的沈阿桂、吴兰舫等7位老渔民紧紧拥抱在一起 。 ”梁银娣当时也在现场 , 尽管言语不通 , 但查尔斯和渔民们的眼里都噙满了泪水 。
“回国后 , 我要把舟山东极岛渔民当年营救盟军战俘的动人故事讲给朋友们听 , 通过英国的媒体推介舟山 , 传播当年东极岛渔民拯救盟军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 , 让中英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
这是查尔斯当年临走前留下的话 , 而舟山人民在战争年代伸出了援手 , 在和平年代也没有忘记这些盟军官兵 。
2009年4月 , 东极“里斯本丸”纪念馆在庙子湖岛开馆 。 我们走进二楼的“里斯本丸”沉船事件展示厅 。 楼梯仿造小孩洞礁石的造型 , 进“洞”第一眼便是当年曾被渔民营救的“里斯本丸”幸存者雕塑 。
展厅内 , 饭桶、脸盆、药罐、油灯、餐具……一些当时的生活用具在这里陈列 。 “正是朴实善良的渔民 , 在那些风雨如磐的日夜给英国军人带去抚慰 。 ”筹建纪念馆的梁银娣动情地说 。
民间组织绿眉毛航海队的胡牧热衷研究“里斯本丸”沉船事件 , 他曾组织过3次海祭 , 缅怀静躺在东极海底的英灵 。
东经122°45′55″ , 北纬30°13′47″ , 这个曾经的救援点 , 已然成为一个散发磁性的神圣符号 , 荡漾开来的 , 是一直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珍贵记忆 , 还有珍爱和平的美好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