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小花》:中国电影复苏时期下,蒙太奇艺术与自然的独特性( 二 )


《小花》正是成功的借鉴了《67天》这种独特的影像风格 , 并且推陈出新 , 将黑白影像风格应用在了主人中回忆的片段之中 , 以回忆的过去式和正在经历的进行时这种时间作为影像的划分原则 。 这种独特的视听装修手段使得《小花》成为中国电影复兴时期的在影像方面的领头羊和创始者 , 成为了色彩在影像方面的首创 。
二、拍摄技术的创新 , 使《小花》成为中国影坛中拍摄技术领域的领头羊
《小花》在拍摄技术领域的革新也成为了中国电影复兴时期的领头羊 , 整部影片中最能体现影像风格的创新模式 , 便是贯穿始终的变焦距与变焦点的拍摄技巧方面 。 在《小花》之前 , 中国电影的影像模式中从未使用过变焦拍摄或者变焦点的拍摄方式来塑造立体化的人物形象或者推动故事剧情走向 。
这种镜头固定 , 调整镜头焦距来改变场景的纵深感觉进而来实现画面运动的方式使《小花》在拍摄技术方面进入到一个全新的电影技术领域 。 其中变焦拍摄的拍摄手法更是十分普遍的运用到了影片之中 , 并且使《小花》在拍手技术领域率先步入了先锋行列 。
电影|《小花》:中国电影复苏时期下,蒙太奇艺术与自然的独特性
本文插图
例如在《小花》这部影片中 , 当影片的故事情节进行到四分之三时 , 我们跟随导演的镜头看到了永生与假身份的小花在岸边席地而坐 , 欢乐奔跑的戏剧段落时 , 导演使用变焦的拍摄手段 , 将整个景别迅速的从全景拉成了大全景 , 这样迅速且两极化的景别切换 , 既没有使这组镜头语言显得十分突兀 , 也使在这段戏剧段落中的人物造型与人物情感得到了完美的诠释 。
除此之外 , 影片中司令部欢乐宴中 , 众人大吃大喝的这一戏剧段落 , 导演也使用了同样的拍摄技巧 。
在我看来 , 在这组戏剧段落中 , 导演更是将推镜头即变焦的拍摄技巧运用的淋漓尽致 , 也使推镜头在后期的影像发展中占据了十分有利的地位 。 在这段戏剧段落中 , 导演为了凸显出敌方司令部军人的丑陋与野蛮 , 反复多次的使用推镜头从中景直接快速的推到人物嘴部的特写 。
这种迅速的景别推进 , 使得观者在观影过程中 , 可以更加深入的感知到对方敌军由内而外的丑陋的同时使得镜头语言具备了独到的主观色彩 , 看似普通的镜头拍摄技巧却象征着人眼所感知到的一切 , 导演将心理学完美的与镜头语言结合 , 无限放大影片中人物的感官与心理感受 , 也自然而然的让观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
三、艺术手法的推陈出新 , 使《小花》极具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像风格的同时 , 创作出喜闻乐见的影像表达方式
众所周知 ,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像表达方式中 , 常常以“梦境”“超现实”“幻觉”等意识流元素架构整部影片 。
这种元素在荧幕上的呈现便被观者称为“意识流镜头”或者“意识流段落” 。 在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中 , 意识流片段往往给观者最直观的感受便是“混乱和看不懂” 。
但在《小花》中 , 导演却完美的规避了这一点 。 虽然影片中仍然出现了许多意识流的元素 , 但相信看完《小花》的观者都没有出现一丝“混乱感” 。
【电影|《小花》:中国电影复苏时期下,蒙太奇艺术与自然的独特性】
电影|《小花》:中国电影复苏时期下,蒙太奇艺术与自然的独特性
本文插图
例如在影片中 , 最经典的意识流片段便是翠姑在人生的弥留之际所产生的幻觉片段 。 在这一片段中 , 所有的一切都不能用合乎逻辑的常理来解释 , 也没有可靠的科学依据 , 他仅仅是翠姑的内心想法 , 此时呈现在观者面前的是百感交集如麻绳一般错综复杂的情感与意识 。
在我看来这便是整部影片之中 , 最典型的意识流片段 , 也是最能展现导演影像创新的戏剧段落 。 这组镜头的组接在一定程度上十分具有电影美学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