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教育|30多年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这位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解读《实施意见》

:原题为_东方网教育|30多年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这位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解读《实施意见》。
东方网教育|30多年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如何?这位上海市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解读《实施意见》
文章图片
上海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始于1988年编制的《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技术学科课程标准》 , 及基于课程标准的中小学劳动技术教材 。 秉持着与时俱进的态度 , 上海市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标准分别于2004年、2013年进行了修订完善 。 其中 , 基于2004版课程标准 , 编制了从小学到高中劳动技术教材14册 。 上海是全国范围内率先将劳动技术学科纳入小学、初中及高中基础型课程 , 并作为全体学生必修课程的地区 。
“一期”课改的劳动技术学科教材分为中学与小学两个体系 。 小学阶段名为“生活与劳动” , 按年级划分 , 每学期一册 , 共10册 , 总课时为170课时 , 以落实思想品德学科的实践活动为前提 , 兼顾劳动观念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中学阶段名为“劳动技术” , 按技能种类划分 , 每种技能一册 , 共38册(含职业导向2册) , 总课时436课时(初中272课时 , 高中164课时) , 以技能学习为主线 ,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 这两套教材的编制完成,标志着劳动技术学科在整个中小学课程体系中的定位正式得到确认,为基层学校实施劳动技术教育提供了基石 。
“二期”课改的劳动技术学科 , 各学段名称统一为“劳动技术” , 小学阶段劳动技术课程68课时 , 初中阶段170课时 , 高中阶段102课时 。 在“二期”课改中形成了具有上海特色的劳动技术学科目标与能力的界定和表述 , 确定了在“会动手、能设计、爱劳动”课程总目标引领下的各个阶段目标 。 “二期”课改以来 , 劳动技术课程以技术的使用和理解为主线,以材料与工具、符号与原理、加工与制作、使用与维护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为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知识应用、技能实践、问题解决和技术创新等学习经历 ,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 。
在今年3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27日我们上海市新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中 , 均明确对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提出相关的要求 , 如构建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发学校劳动教育特色课程等 。 可见学校是劳动教育的主要阵地 , 切实落实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 , 需要对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作系统的、深入的研究 。 为进一步落实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 , 在上海市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 ,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于2020年伊始又启动并开展了义务教育阶段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构与完善 。
首先 , 我们重点开展中小学生劳动必修课程《劳动技术》的重构研究 , 主要体现在时代性、实践性与选择性三个方面 。 首先是时代性 , 根据中央和本市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精神与要求 , 劳动技术课程的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个模块 , 注重分散与集中、个体劳动与团队劳动相结合 , 教室内劳动与教室外劳动、短周期劳动与长周期劳动互补的原则 , 例如小学学段“贴身衣物洗一洗”项目为个体短周期日常生活劳动;小学学段“盆栽小番茄的种植”项目为团队长周期生产劳动;初中学段“汽车4S店体验”项目为教室外短周期服务性劳动 。 其次是实践性 , 在真实的劳动情境或问题场景中 , 引导学生运用工程与技术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 完成技术支持下的劳动 , 例如初中学段“手工木质闹钟”围绕早晨叫早这样真实情境展开设计制作 。 再者是选择性 , 通过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及学科与社会领域的整合 , 引导学生经历相对完整的劳动过程 , 并根据学校情况与学生兴趣爱好 , 给予一定程度的选择性 , 例如在初中年段以木工、金工、电工、实体设计这样具有承上启下价值的项目作为必选项 , 以陶艺、布艺、绳结、雕刻、扎染、草编等具有鲜明个性、学校特色的项目作为可选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