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天,全球上ECMO最久新冠患者在广州出院!他经历了什么?( 二 )



111天,全球上ECMO最久新冠患者在广州出院!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有了“双保险”仍险象环生 , 治疗牵一发动全身
做了气管插管有创通气、上了ECMO , 看似得到了“双保险” , 可以暂时帮老刘保命 , 为治疗争取到了“时间窗” , 但谁都没有料到 , 更大的凶险还在后面 。
接下来的时间里 , 面对尚无特效药的新冠病毒 , 医生开始了异常艰难的治疗过程 , “我们要考虑怎样才能帮他度过危险期 , 快速撤离ECMO , 这才是重点 。 ”
刘学松说 , 由于老刘情况太“特殊” , 心肺功能均有问题 , 更危险的是并发房颤、交替出现心率减慢 , 常常把医生护士们吓得一身冷汗 , “我们采取特医+特护策略 , 24小时都会有医生和护士同时守着他 。 ”
即使在深夜 , 医生都会轮番守在床边 , 一守就是一夜 , 时刻盯紧老刘的监护仪器 , 不敢合眼 。 早晨查房时 , 黎毅敏教授、刘晓青主任都会在老刘床旁停留很长时间 。
他们以患者的病理生理为基础 , 以目标管理为导向 , 采取精准个体化治疗 , 细到液体管理、用药剂量 , 都会实时根据不同的结果进行调整 , 做到事无巨细、精细化管理 , 甚至还自制了不同款式的分药器 , 主动当起了“药师” , 小心翼翼地分药以便老刘可以安全服用 。
尽管医护人员都非常精心地守着老刘 , 但是由于病理性肥胖的ARDS患者没有公认的治疗流程或者可以参考的治疗方案 , 他又遇到了未知的新冠病毒 , 不仅引起严重的肺部感染 , 而且对凝血系统造成很大的打击 。 在这种双重打击之下 , 老刘成了广医一院ICU里“最难啃的骨头” 。
“很长一段时间里 , 我们都是在跟出血作斗争 。 ”刘冬冬说 。 凶猛的病毒在强烈攻击老刘的出凝血系统 , 导致他的鼻腔、口腔、气道、尿道都在出血 , “他整个人都非常脆弱 , 甚至脚跟轻轻碰一下床边都会出血 。 ”
刘冬冬说 , 他们要一边想方设法给他止血 , 以防出血增加感染的风险 , 一边又要兼顾正在支持他生命运转的ECMO , “如果我们拼命止血 , 这边血止住了 , 但那边ECMO上形成血栓 , 膜肺就废掉了 , 甚至会危及生命 。 ”
对于老刘的治疗方案 , 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 如何才能寻找到“止血与防血栓”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就成为这场拉锯战的关键之一 。

111天,全球上ECMO最久新冠患者在广州出院!他经历了什么?
文章图片

广医一院重症医学科刘晓青主任
他们陪伴患者闯过重重危险关卡
“印象最深的是刘晓青主任提出的‘三干’原则 , 干净干爽干洁 。 ”刘学松说 , 老刘的鼻腔、口腔不仅有积血 , 而且还有大量的分泌物 , 如果采取压迫止血 , 则很有可能长时间积血导致感染 。
刘晓青主任要求医生护士们“看准时机随时引流积血及分泌物” , 还要保持他的清洁干净 , 护士们只能用棉签小心翼翼地帮助他止血 , 再将血块一点一点“蘸”出来 , 然后清理干净 。
“虽然他到处出血 , 但是我们护士都尽可能保证他的干净整洁 , 这也减少了他局部感染的风险 。 ”护长陈丽花说 。
眼看老刘的气管插管已经超过两个月 , 再加上他的鼻腔非常脆弱 , 需要考虑为他“更换人工通气通道” 。 然而 , 原本最可靠的气管切开建立人工通气通道却因老刘的持续出血而无法维持 , 只能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 甚至因为鼻腔粘膜严重肿胀 , 胃管都必须经口建立 。
“尽管这不是最佳的选择 , 但却是最后一条路 。 ”经口气管插管建立之后 , 气道管理面临重重困难 , 为了保住这两条生命管道 , 医护团队每一项操作都谨小慎微 。
ICU团队所有人在困难面前选择坚守 , 生命可贵 , 他们从不轻言放弃 , 治疗期间 , 老刘核酸检测多次呈阴性 , 已经是新冠肺炎康复期患者 , 本着“应治尽治”原则 , 在钟南山的亲自指导下 , 黎毅敏教授、刘晓青主任带领重症医学团队不惜一切代价 , 投入人力物力全力救治老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