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家古宫昇在某次公司的欢迎会上 , 见有位新员工在自我介绍时 , 从头到尾盯着自己脚尖 , 说话声音如同蚊子般小 , 邻近的人都听不到 。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 , 也时常遇到这种胆小不自信的人 , 但并不会去多想 , 也没觉得有何不妥 。
但心理学博士古宫昇却指出 , 这类人是属于"不能让人放松"的人 , 并且周围的人不大愿意与他们相处 。 因为他们只想当"接受方":"拒绝主动给予 , 请你单方面给予我 。 "
仔细想想 , 好像确实是 。
大家都乐意跟活泼开朗、自信大方的人相处 , 而那些怯懦胆小之人 , 我们似乎都有意回避 。 原因就在于 , 他们属于"接受方" , 只想单方面从别人那得到关注 , 而拒绝给予 。 我们基于"不想被掠夺"的心态 , 自然会疏远这一类人 。
文章图片
古宫昇著作《共情式沟通》一书 , 就讲述了如何成为一个让人放松的人 , 在社交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
一、"不能让人放松"的人 , 归因于童年时期
蒙特梭利著作《童年的秘密》一书就指出:一个人的性格 , 藏在他生命的头三年里 。
很多时候 , 我们以为性格是天生的 , 其实不然 。 一个人的性格 , 在童年时期就打好了基础 , 8-9岁时基本定型 。 长大后 , 除非发生影响特别大的事情 , 他的性格才有可能发生改变 , 否则 , "三岁看终生" 。
《共情式沟通》一书认为:"让人心累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心理创伤 , 而心理创伤来源于没有被父母无条件地爱 。 "
文章图片
不管是身边听到或者是我们自己带娃 , 平时都会无意识有这样一些话:
"你要是这次考班上前三 , 我就奖励你手表 。 "
"再不听话 , 妈妈不爱你了 。 "
"妈妈喜欢乖孩子 , 你要乖知道吗?"
......
类似还有很多话语 , 让人听起来像是父母在跟孩子"谈条件":你只有达到某种条件 , 才能从我这里获取你要的东西(爱、关注、物质等等) 。
背负这样"有条件的爱" , 孩子幼小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 留下创伤 , 影响他长大后的性格和处世方式 。
文章图片
二、童年的创伤 , 会给人际关系带来一系列影响
古宫昇总结了在童年受伤的孩子 , 长大后会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01不敢与人交往
当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紧张情绪或者不安时 , 内心那个受伤的小孩就会蹦出来 , 带给你被拒绝的恐惧感、被抛弃的孤独感、被伤害的愤怒感 。 当这个小孩暴怒时 , 你就不敢与人交往 , 或者在人际关系中伤害重要的人 , 特别在意他人的看法等 。
02拒绝付出
在人际交往中 , 要让人放松 , 首先要懂得付出 , 给人有"给予"感 。 但一直在"有条件的爱"中长大的孩子 , 内心会渴望别人给予更多 , 并觉得他人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 , 且不满足 。 即使他给予 , 也是带着"条件" , 要求得到同等或者更多的回报 。
文章图片
03缺乏同理心
不能单纯给予的人 , 往往被认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人 。 他们只想从别人那里得到 , 缺乏共情和同理心 , 不能为他人着想 。
04经常带有负面思维
遇到一件事情 , 他们往往先看到负面的东西 , 很难积极乐观 。 这是因为 , 在童年依赖父母的时期 , 有过被父母拒绝而产生"我是个坏孩子"的经历 。 这种恐惧感会使他强烈地铭记过去遭遇过的危险 , 而不得不时刻处于戒备状态 。
05推卸责任
当他长大后 , 遭遇到不幸的事情 , 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我反省 , 而是推卸责任:"都是别人的错 , 才使我如此不幸福 。 "
文章图片
06讨好型人格
这类孩子在不断讨好别人以感到自己被需要 , 证明自己的价值感 。 因为没有被无条件爱过的孩子 , 会在心底不认为自己有被爱的价值 。
07不敢承认错误
有一类孩子 , 犯了错第一时间不是想着弥补和反省 , 而是想着逃避和隐藏 。 因为在他们认为 , 犯了错后就得不到父母的认可和爱 , 这对他们来说 , 是一种无法承受的后果 。 因此 , 这种童年的恐惧会伴随他们长大 , 认为在人际中犯了错就得不到别人的喜爱 , 他们会拒绝承认错误 。
08特别敏感
- 视力0.05的男生靠水晶球读完研究生,立志要从医,何苦为难自己呢!
- 小光环儿童陪伴仪火爆上线,一台可视频通话的儿童智能台灯!
- 7月9日出生的名人
- 7月10日出生的名人
- 7月8日出生的名人
- 8月23日出生的名人
- 8月24日出生的名人
- 8月15日出生的名人
- 8月13日出生的名人
- 8月12日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