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今天 , 我终于读懂了中国人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开始文章之前 , 我想给你看看两部书 。
一部是《尚书》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典籍里的中国截图
另一部是《史记》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典籍里的中国截图
乍眼看去 , 你可能不觉得这两本有多宝贵 。
毕竟现在 , 我们随便打开手机一搜 , 就能看到这些 。
但在古代 , 尤其是在没有纸张之前 , 你可能不知道要把书籍保留下来有多难 。
最早的时候 , 想记录书籍 , 只能用简单符号 , 以及口口相传 。
后来有了文字 , 就将其刻在竹简上 , 再用牛皮或这麻绳把竹简连起来 。
一本古书 , 从作者写成 , 到手抄流传 , 会在历史的长河中颠沛流离 , 充满各种意外、人祸天灾 , 能保留至今 , 已是万幸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典籍里的中国截图
今天我们还能看到《尚书》、《史记》这些典籍 , 是极其不易的 。
它们所传承的 , 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
我们总是认为 ,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 , 是理所当然 。
却不曾细想过 , 这些历史 , 是如何保存至今的 。
在兵荒马乱的古代社会 , 有人誓死护典籍周全 , 才有了今天我们引以为傲的历史文化 。
今天 , 我想给你见讲讲这些记录历史的典籍 。
这些典籍背后的故事 , 你可能一个都没听过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伏生 , 一个舍命护书的人 。
他护的书 , 原名叫《书》 , 后被称为《尚书》 。
今天我们知道的大禹治水、分九州定华夏 , 便是出自这里 。
他为了保护这《书》 , 家破人亡 , 妻死子逝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倪大红饰演伏生
他曾为秦朝博士 ,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 天下书尽收为国家所有 。
《书》有两部 , 一部在国家 , 另一部就在他那 。
《书》是记载虞、夏、商、周的历史文献 , 传说原本有几千篇 , 到了春秋时期 , 孔子从浩瀚的书卷中精选出了一百篇 , 加以排列 。
秦始皇死后 , 天下大乱 。
项羽一把火 , 把皇宫里的天下书 , 焚烧殆尽 。
快60岁的伏生 , 为躲避战乱 , 带着一家老小 , 准备回山东老家 。
在回乡携带的行李中 , 最重要的不是金银财宝 , 而是那唯一尚存的竹简书籍:《书》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倪大红饰演伏生
回家途中 , 遭遇抢劫 , 其子为了护《书》 , 以命相博 , 不幸被杀死 。
一路上颠沛流离 , 又逢天降大雪 , 很苦很累 。
妻女受冻挨饿 , 性命堪忧 , 为了取暖 , 他要烧掉一车书简 。
他的夫人 , 发了疯似的抱住书简 , 誓死抵抗 , 泪流满脸说到:
“这一车书 , 是儿子以命相博 , 才得以保全 。 ”
伏生深知这一车书 , 对夫人来说 , 就是爱子性命 , 比她自己性命还重 。
最终 , 夫人在他怀中病死 , 永远留在了逃荒路上 。
说来并不是他护书 , 而是他妻子以命护书 。
难道说 , 书比人命更重要吗?
很难从当代人的角度去理解伏生 。
也许从后来的故事中 , 得知答案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伏生回到老家后 , 也是兵荒马乱 。
为了保护这《书》 , 只好将其藏在墙壁里 , 自己外出避乱 。
二十年后 , 大汉初定 , 百姓生养休息 , 伏生这才回到老家 。
他掘开墙壁 , 发现所藏竹简 , 仅存28篇(这就是现存的宝贵资料《尚书》) 。
那一刻 , 他是崩溃的 。
他一生护《书》 , 妻与子为此 , 牺牲性命 。
却没想到 , 《书》却因他 , 残缺过半 。
唏嘘、惭愧、懊悔……
这个八十的耄耋老人跪坐地上 , 倚仗叹息 。
【历史故事】只有知道这两个人,你才算真正理解了中国
文章图片
图|倪大红饰演伏生
情绪平复之后 , 伏生抄录整理 , 教授于齐鲁之间 。
他把残留的《尚书》 , 传承了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