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但还能追多远?,造车新势力直追特斯拉

太刺激了!
这几天 , 造车新势力们就像坐上了过山车 。
就在8月25日之前 , 瑞银对蔚来汽车的目标价还是1美元 , 评级为卖出 。 然而25日 , 瑞银突然将目标价调高到了原价的16.3倍 , 评级上调为中性 。
接下来的26日 , 相似的情况出现了 。 摩根士丹利将理想汽车评级上调至增持 , 目标价定为20美元 。
大行们对造车新势力的改观 , 一度促成了美股市场中概新能源汽车股一波股价上涨 。
当地时间8月26日凌晨 , 美股上市的理想汽车收盘涨28.25% , 盘中股价一度创新高24.48美元 。 蔚来26日也大涨14.69% , 其股价今年以来涨幅高达360% 。
然而好景不长 , 之后两日两公司股价都出现连续一定回调 , 截至周五收盘 , 理想股价跌17.11% , 报17.6美元;蔚来则录得6.94%的跌幅 , 报18.5美元 。
另外一个利好消息就是 , 小鹏汽车也在当地时间8月27日(周四)于美股上市 , 定价15美元 , 高于发行区间 。
上市首日 , 小鹏汽车股价一度飙升66.333%至接近25美元的水平 , 尽管随后一路震荡下跌至21.22美元 , 全天涨幅仍在41.47% 。 周五公司股价收报22.79美元 , 涨7.4% 。
意大利谚语有云:如狮子般称雄一日 , 胜过如绵羊般苟活百年 。 不被外国大行们看好的中国造车新势力股票 , 这两天可算厉害了一回 。
难道外国评级机构终于看到了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价值?
1
“新能源汽车 , 靠谱吗?”
有一说一 , 要投资造车新势力 , 小心总是没错的 。
针对新能源车的质疑声不绝于耳 。
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与资金和产品流通有很大的关系 , 在传统车企早已搭建好的市场和资本壁垒面前 , 造车新势力的生存尤为艰难 。
与其他大型科技公司、实业、贵金属甚至传统车企相比 , 正处于创业阶段的那些新能源汽车公司 , 并没有太多能够支撑起股价上涨的基本面因素 , 缺少能够证明自身综合实力的销量等数据 。
绝大部分的利好因素都来自这些公司大肆宣传的“美好愿景” 。
于是一些质疑的声音 , 开始给造车新势力贴上了“骗补造车”“圈钱融资”等等标签 , 毕竟投资者们早已厌倦了“贾某某”式的美好承诺 。
此外 , 由于技术刚刚起步 , 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也是人们普遍担忧的问题 。
例如人工驾驶和电池安全问题 。
蔚来汽车就曾经在2019年5月份的一次电池自燃事件中被推上舆论焦点 。
无独有偶 , 8月23日 , 海口一辆行驶中的广汽新能源AionS当街自燃 , 车主用车载灭火器无法扑灭熊熊烈火 , 整车烧到只剩车壳 。
2
终极目标:成为下一个特斯拉?
蔚来汽车作为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龙头” , 经常被投资者们拿来和特斯拉作对比 。
说起特斯拉 , 没人不知道这是新能源汽车界的“终极大Boss” 。
从2020H1开始横扫中国新能源市场的特斯拉 , 让人们对这家外国科技公司格外关注 。
特斯拉在2020H1形成了对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碾压之势 , 7月份国产Model3销量达到11014辆 , 高居国内新能源汽车销售量第一位 , 高于第2~4名的销量的总和 。
从股价上看 , 自2020年开始特斯拉的股价开始“火箭发射” , 本年度股票价格已经上涨近4倍 , 截至8月27日已到达2200美元以上的高位 , 惊呆众人 。
韦德布什证券公司分析师艾夫斯甚至预测 , 在最乐观情景下 , 预计特斯拉股价可能一路飙升至3500美元 。
新能源汽车仅仅是特斯拉在储能设备(电池)、软件服务、人工智能、芯片研发、车联网等诸多领域成就的一个具象化的产品 。
特斯拉的雄心如今已不仅限于地表 , 还在于太空 。 SpaceX和特斯拉的合作已上升至新材料的研究 , 零部件的双向采购 。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 , 特斯拉也是在质疑声中一路成长起来的 。
2016年 , 对冲基金StanphylCapitalPartners的创始人MarkSpiegel曾直言 , 他对特斯拉股票的价格评估为“负数”(worthlessthanze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