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

新华社北京8月28日电 微针经皮给药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给药技术 , 具有无痛等优点 。 不同材料的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哪家强?中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国际聚合材料和聚合生物材料杂志》上发表论文 , 提出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
微针经皮给药是通过微小的针头穿过皮肤释放药物 , 由于微针的长度一般在10微米至1毫米之间 , 不会刺激到神经 , 与传统注射相比具有无痛的优点 。 与口服药物相比 , 微针经皮给药还有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提供稳定血药浓度等优点 。 因此 , 近年来科学界开发出了多种材料的微针 , 包括由可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可溶解微针 , 这种微针使用后没有医疗垃圾 。
那如何比较不同微针在皮下溶解并给药的性能?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高云华带领的团队提出了一种快速检测微针吸湿性的方法 , 用来判断材料的溶解性能 。
研究团队选用了目前常用的15种微针基质材料 , 利用高通量动态水分吸附技术获取不同微针材料的吸湿数据 。 吸湿性是评价可溶解微针性能的重要指标 。 研究表明 , 聚谷氨酸微针的吸湿能力最强 , 聚乙烯醇微针和羟丙基纤维素微针的吸湿能力最弱 。
研究还显示 , 对于吸湿性弱的聚乙烯醇微针 , 如果加入小分子增溶剂 , 其吸湿性和溶解性增强 , 溶解速率提高约10% 。
该团队成员张锁慧说:“这项研究成果有助于相关行业筛选出更有效的微针材料 , 为探讨微针材料对药物经皮释放影响提供新的评价方法 , 促进微针经皮给药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 ”
【新研究有助判断不同材料微针的经皮给药性能】据介绍 , 微针经皮给药在使用生物大分子药物的治疗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 有望在部分药物的应用中取代传统注射方式 。 目前 , 微针经皮给药技术在糖尿病治疗、疫苗接种等方面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和一定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