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为什么进化不允许生物近亲繁殖?野生动物如何避免这种行为?( 二 )


同一个屋檐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很难彼此看对眼 , 即使是没有血缘关系也会对近亲繁殖表现出明显回避 。
中国古时候有“童养媳”的习惯 , 大概就是未来会结婚的女方会在很小的时候就到男方家庭里生活 , 对于结婚 , 这对新人往往都会表现的十分抗拒 。
虽然 , 科学家现在没有寻找到这种行为在基因层面的解释 , 但是很明显我们已经进化出了心理系统来帮助我们这样做 , 其中包括面部识别和气味信息等等 。
野生动物如何避免近亲繁殖
其实 , 不仅仅是人类 ,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动物身上 , 但它们的诀窍各不相同 。
雌性鬣狗只会与刚出生在该群体中或刚加入该群体的雄性一起繁殖 , 而雄性鬣狗只会转移到新的雌性群体中繁殖 , 这是鬣狗的回避方法 。
狐猴则会根据气味来避免近亲繁殖 , 它们用信息素来辨别谁与自己关系最密切 , 谁与自己关系最远 , 雌性会闻一下雄性的气味 , 然后决定进一步的行为 。
最有趣的是老鼠 , 它们可以通过嗅觉来识别相似的免疫系统 , 如果免疫系统相似 , 则意味着基因相似度会很高 , 他们就会避免与之繁殖后代 。
有人做过实验:如果把两只“兄妹”关系的老鼠放入同一个笼子里 , 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 , 它们就会交配并产生后代 。
但是如果引进第三只没有血缘关系的老鼠 , 那么它们只会选择和这种没有血缘关系的老鼠繁殖 。
更有意思的是 , 如果雌鼠已经怀孕 , 那么它们甚至可以中止怀孕 , 然后与新老鼠繁殖后代 , 可见老鼠有多强的回避意识 。
你会发现上面的例子都是以结群方式生活的动物 , 确实如此 , 在群居动物中近亲繁殖的回避行为最明显 。
其实大部分群居动物为了避免近亲繁殖 , 有一个比较常用的诀窍 , 那就是一般情况下雌性在成年后就会离开群体 。
据推测 , 这种分散行为之所以进化 , 是因为离开家的雌性有更多的后代 , 这些后代反过来也会继续这种行为 。
最后:近亲繁殖回避成本
其实在动物之中 , 很多时候可能表现的不会太明显 ,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成本问题 。
尽管近交会带来一定的进化成本 , 比如疾病的遗传等 , 但回避近亲繁殖会限制个体潜在伴侣的数量 , 可能会带来机会成本[2

所以 , 从上面老鼠的例子中就可以发现 , 它们虽然会回避 , 但是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还是选择近亲繁殖的 。
基因的本质还是让自己得到延续 , 能有更好的延续最好 , 如果实在不行 , 它还是会选择稍微差一点的延续方式 。
参考资料:
[1
Dave Mosher.Incest Not So Taboo in Nature[N
.livescience2018.1.26
[2
Inbreeding avoidance-wikip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