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最好让写作处于一种“半业余状态”

  余秋雨:最好让写作处于一种“半业余状态”

  


余秋雨:最好让写作处于一种“半业余状态”

//余秋雨:最好让写作处于一种“半业余状态”//[]

  余秋雨为《中国青年作家报》题字 。

  “诗和远方” , 触动了很多70后、80后的心灵 , 成为网络著名鸡汤文 。 说到“诗和远方” , 80、90后一定记得学生时代语文课本里的那篇《道士塔》 , 正是选自余秋雨的文化散文集《文化苦旅》 。

  余秋雨说 , 自己到今天才发现 , 《文化苦旅》的路线是“丝绸之路” , 而《千年一叹》延展到了“一带一路” , “将文化和旅行结合在一起 , 让我想起中国人的一句古话 , 读万卷书 , 行万里路” 。 日前 , 余秋雨在接受采访人员专访时 , 溯回文化苦旅 , 想和青年读者聊一聊写作 。

  采访人员:有人说从《文化苦旅》开始 , 您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方式——文化散文 。

  余秋雨:确实有很多文学评论家把我说成是“文化散文”的开创者 , 但我自己却不清楚“文化散文”的内涵和外延 , 在我看来 , 一切散文都是“文化散文” 。

  采访人员:您的作品长期位居华语书排行榜的前列 , 您觉得为什么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 您的文化散文能成为畅销书?

  余秋雨:可能有两个原因 , 一是当年全国知识界都倾力于“控诉百年苦难” , 而我却转过身来要去“寻找千年辉煌” , 这对于海内外的华文读者 , 是一种精神补偿;二是我的“寻找千年辉煌” , 必须亲自考察国内大量当时还荒草迷离的遗迹现场 。 为此 , 我还辞去了高校(上海戏剧学院——采访人员注)校长职位 , 披着一件旧棉袄 , 孤身一人跋涉荒原 。 这样写出来的文章 , 当然与一般“书斋腔”“愤青腔”“小资腔”的散文不太一样了 。

  采访人员:您在艰难的岁月也没有放弃阅读 , 现在人们阅读的物质条件已经十分丰富 , 但年轻人普遍“轻阅读”“浅阅读” , 这个您怎么看?

  余秋雨:“轻阅读”“浅阅读” , 我觉得也是一种不错的状态 。 世间读物 , 似潮如海 , 远远一看 , 方成风景 , 随处深潜 , 反而危险 。 一切写作的人都应该懂得 , 我们的本事 , 是把那些习惯于“轻阅读”“浅阅读”的读者的目光拉住一会儿 。 拉不住 , 不要抱怨 , 只怪自己没写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