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在位54年、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汉武帝此举到底对不对

我们知道 , 汉武帝在位54年 , 其中有44年都在与匈奴作战 。 而如今的人们一提起汉武帝 , 也总是会联想到卫青、霍去病横绝大漠、封狼居胥的故事 。
可以说 , 汉武帝的一生 , 与征伐匈奴是紧密相连的 。 说汉武帝一朝的历史 , 就不能不说其征伐匈奴的历史 。 然而 , 对于这件在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事件 , 千百年来人们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
有人认为征伐匈奴是必要且必须的正义之举 , 并将汉武帝誉为捍卫华夏文化发展、拓展中原王朝版图的英雄;也有人认为征伐匈奴正是汉武帝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的表现 , 它给国家、百姓乃至整个华夏文明带来了重大灾难 , 因此汉武帝其实是和秦始皇相仿的暴君 。
那么 , 这两种评价究竟谁对谁错?汉武帝征伐匈奴到底应该不应该?
【爱历史】在位54年、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汉武帝此举到底对不对
文章图片
上图_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年) , 即汉武帝
汉武帝:国仇与家恨 , 让我罢手也不行啊
对中国历史稍有了解的人们都会明白 , 中原政权与北方游牧民族政权之间的冲突 , 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屡见不鲜 。 到秦始皇一统华夏后 , 虽然“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 , 但并没有消除其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 西汉建立不久 , 匈奴即与大汉刀兵相见 , 白登之围更是成为西汉初年的帝王们挥之不去的梦魇 。 也正因为如此 , 从高帝刘邦起 , 惠、吕后、文、景先后五代帝王都选择以和亲的方式与匈奴保持和平 , 以便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
但是 , 和亲之策只能略微缓和双方的矛盾 , 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汉匈之间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冲突 。 文帝十四年(前166年)冬 , 刚刚把宗室女嫁过去的汉朝就遭到了匈奴的猛烈攻击 , 老上单于率领的14万骑兵一路之上如入无人之境 , 甚至打到了距汉都长安只有百余里的今陕西岐山、淳化一带 , 大有进攻长安之势 。
可见 , 对汉朝来说 , 强大的匈奴就是悬在自己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 。 有它在 , 汉朝就别想着能够安心发展 。 在这种大形势下 , 由吕后、文、景这样的明主当政 , 还可以做到内外兼顾 , 使国家不至于出现大乱 。 但如果一个庸主即位 , 国内诸侯王蠢蠢欲动 , 国外匈奴大兵压境 , 汉朝将会怎样恐怕不用多想就能明白 。
【爱历史】在位54年、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汉武帝此举到底对不对
文章图片
上图_西汉匈奴版图
因此 , 武帝即位之前的文景之治 , 虽然是值得称道的盛世 。 但盛世之下 , 隐患也极大 。 隐患之中首当其冲的 , 就是随时可能在背后砍上一刀的匈奴 。 所以 , 早在景帝时期 , 便开始以李广、程不识、郅都等悍将统精兵戍边 , 并大力推行马政 , 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向北用兵 , 彻底消除匈奴之患 。
只不过当时汉朝的社会与经济条件仍不成熟 , 景帝虽然对匈奴进行了一定的反击 , 但依然采用了以和为主、以战为辅的对匈政策 。 等到武帝主政 , 面对着一个随时可能吞噬自己的国家、且曾经让先祖苦不堪言的敌人 , 而恰好自己手里掌握了复仇的资本 , 那么为什么不趁此时机争取主动?不管是为报国仇还是家恨 , 武帝都有理由向匈奴开战 。
我们常说 , 一代人有一代人应该做的事 。 吕后、文、景完成了汉朝的休养生息 。 到了武帝 , 如果还继续依靠和亲维持着虚伪的和平 , 一旦匈奴大兵压境 , 海湾战争中科威特“国富兵弱”的惨剧就该上演了 。 要是那样 , 武帝就不单是汉朝历史的罪人 , 恐怕也会被刘氏宗庙所不容 。
【爱历史】在位54年、征伐匈奴44年劳民伤财,汉武帝此举到底对不对
文章图片
上图_刘启(公元前188年—前141年) , 即汉景帝
两大文明的冲突 , 其结果决定了历史走向
尽管二战以来 , 各民族、各国家一律平等的原则已经深入人心 。 有人从这一理论出发 , 认为汉匈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中华民族的内战 , 谁也谈不上有理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 我们必须看到 , 西汉所代表的农耕政权 , 它的文明程度要远高于以匈奴为代表的游牧政权 , 前者相较后者 , 对推动历史发展的贡献也更大 。
而匈奴对西汉的入侵 , 无疑是对先进文明的巨大破坏和摧残 。 比如前文所述的文帝十四年的匈奴南侵 , “杀北地都尉卬 , 虏人民畜产甚多;遂至彭阳 , 使奇兵入烧回中宫”(《史记?孝文本纪》);文帝后元四年(前160年) , 匈奴“大入上郡、云中各三万骑 , 所杀略甚众而去”(《史记?匈奴列传》) 。 匈奴骑兵所到之处 , 烧杀抢掠、赤地千里 , 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灾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