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眠月|腾讯和头条曾经有过蜜月期( 二 )
离的非常近 , 走路只需几分钟
2015年字节跳动在盈都大厦办公 , 跟腾讯OMG所在地希格玛大厦只隔了一条知春路 。 15年张一鸣还受邀去OMG做分享 , 聊了他对于个性化分发的看法、头条创建的初衷以及他当初的思考 。
当时张一鸣谈的比较多的是他对业务的理解 。 比如算法分为几个阶段 , 最初级阶段是没有算法就是简单策略 , 今日头条的第一版推荐算法是他自己看书学习写的 。 就是正常的业务交流 , 现场亲切祥和正常 。
就在这段时间 , 张一鸣还去广州参加腾讯高管的内部分享 , 同样将他对业务和算法的理解也都给讲了一遍 。 还和张小龙聊过几次 , 一起吃了饭 。
这几次交流都没有提到竞争 。 当时腾讯的天天快报刚从快豹改名过来 , 从主打吐槽和神评论改到真正切入个性化资讯分发 , 对个性化阅读理解不深 。
跟当时现场参加交流活动的同学讲 , 在听了今日头条的经验并在之后的实践中发现 , 张一鸣的分享其实是有些片面的 , 如果照着做很容易掉进坑里 。
大的坑有两个:
1 “内容的搬运工、技术驱动、没有编辑”
头条一直宣称自己是一家技术驱动的公司 , 没有编辑 , 这个蒙蔽了大量的人 。 实际上头条投入了无数的人在做tag、运营策略优化、内容审核和打标签等 , 这部分就是头条的运营 , 但不用编辑的名义 。
所以各家在做个性化分发的投入都是很小的 。 实际上如果没有大量的编辑做基础的tag校验等工作 , 个性化分发也不可能准确 。
在各家都投入很小的情况下 , 头条还是保持着非常清醒地同步加大对技术、运营人员的投入 , 这样就使得它是一家独大 。
给别人的假象:
除了头条和一点资讯(当时的) , 所有的内容管理层都对”优质内容“有一种”谜之自信“ 。 引申起来 , 就是 , ”专业“败给了”用户“ 。 张一鸣是做用户产品的 , 别人是做内容产品的 。
所以 , 各家在判断的时候 , 一直有两个理由认为自己有能力赢 , 第一个就是”优质内容的制作和判断能力“ , 第二个是”个性化容易形成信息茧房“ , 这两个束缚了各家的发展 。 但是这两个都是从专业的角度来判断 , 而非从”用户“的角度来判断 。
头条是第一个适应于移动端的新闻客户端 , 就和微信重新定义IM的标准一样 。 但是同时 , 张一鸣总是强调他们不是做新闻的 , 只是内容的搬运工 , 这个也蒙蔽了不少人 , 实际上他们就是新闻客户端 。
但因为总是强调今日头条不是新闻客户端 , 所以他们的发展也就没有了禁忌 , 可以横向发展 。 而且大量低端用户看到的内容也不认为自己是在看新闻 , 一看觉得内容和自己的贴近性很强 , 然后粘性就很高 。
腾讯这边有个反面案例 , 腾讯关闭腾讯微博的原因是因为上面有太多新闻垃圾食品 , 内容缺乏质量甄别和编辑编排 。 这恰好说明了腾讯跟头条之间的认知差 。
2 个性化推荐
今日头条是第一家真正做了本地这个频道的 , 当你坐火车经过北京合肥广州时 , 你刷到的新闻是不一样的 。
今日头条最初利用微博(包括腾讯微博和新浪微博)的开放平台 , 获取用户的信息(包括转发、评论、关注等) , 形成了用户兴趣的原始积累 。 用户上去之后可以发现我的好多好友在头条看过什么内容、评论了什么内容、转发了什么内容 , 在头条都一清二楚 。 这就是最初的个性化 , 但已经和传统媒体大不一样了 。 后来还有通讯录上传 , 那就更能体现你的好友在看什么了 。
- 趣头条|【行走自贸区】江苏自贸试验区:全力支持三大片区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
- 趣头条|号称能“放松肌肉”“减肥瘦身”的网红筋膜枪,是不是智商税?
- 开往未来的列车|3亿人曾用过,最让人感到不舍的腾讯产品,如今终被停服
- 大众报业·海报新闻|蚂蚁集团回应与腾讯微信支付服务竞争:不具有可比性
- 协议|58同城达成私有化协议:估值87亿美元 腾讯未参与买方团
- 腾讯支付|蚂蚁金服回应与腾讯支付竞争:不具备可比性
- 台海头条|拍了一部戏,睡了一群女人,贪污9500万栽了:卖了许多地
- 橄榄球|腾讯体育与NFL联合推出会员服务 打造全新观赛互动体验
- 北京头条|湖南一男子持刀致4名学生受伤 嫌疑人已被抓获
- 腾讯体育与NFL联合推出会员服务 打造全新观赛互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