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尖椒文化|短短28个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唐诗中很美的一首诗
《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 , 也是我国古代文人交口称赞的一篇散文名作 。 究其原因 , 便是陶渊明笔下美丽而宁静的桃花源 , 满足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 所以自《桃花源记》问世以后 , 便陆续有文人根据它的意境创作出文学作品 。 最典型的便是诗歌 , 如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曾写过一首《山中问答》 。
文章图片
【红尖椒文化|短短28个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唐诗中很美的一首诗】其中就有这样的诗句 , “桃花流水窅(yǎo)然去 , 别有天地非人间” 。 再如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桃花溪》 , 便是唐代诗人张旭借《桃花源记》的意境而写的写景诗 。 我们都知道张旭是以书法闻名于世 , 并没有什么诗名 , 但是他的这首28字小诗 , 却赢得了《唐诗三百首》编选者孙洙的推崇 , 说它“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
文章图片
《桃花溪》是张旭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写于唐玄宗天宝年间 , 也就是唐朝由繁盛走向衰败的时候 。 所以与陶渊明的心境一样 , 张旭这首诗正是通过对桃花溪幽美景色的描写和对渔人的询问 , 抒发了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 。 全诗构思婉曲 , 情韵悠长 , 意境很美 , 颇有诗情画意之妙 。 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张旭的这首《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 , 石矶西畔问渔船 。
桃花尽日随流水 , 洞在清溪何处边 。
文章图片
首先 , “桃花溪”为水名 , 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 桃花溪两岸多桃林 , 每到暮春时节 , 便落英缤纷 , 溪水流霞 。 相传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 。 由于诗人是借《桃花源记》的意境来抒发情感 , 所以我们要知道这里的《桃花溪》和《桃花源记》很有可能不是一个地方 。 不过这不影响我们欣赏诗中的美景 。
文章图片
诗的第一句“隐隐飞桥隔野烟” , 即桃花溪上有一座隐隐约约的高桥 , 横架在云烟之上 。 很显然 , 张旭这里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朦朦胧胧 , 宛如仙境般的桃花溪 。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立足于深山野谷中 , 看远处云烟缭绕 , 忽隐忽现、似有似无的一座高桥 , 吸引着诗人迫切地想要前去一观 。 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有了下句对渔人的询问 。
“石矶西畔问渔船” , 即在岩石的西畔询问渔船 。 “石矶” , 指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 。 如果说第一句诗纯粹是写景 , 那么第二句诗便是将渔人和诗人自己也融入到了景中 。 这一问 , 不仅开拓了桃花溪的景色宽度 , 还将诗人迫切想要一探仙境般景色的人物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 而这也是诗人迫切想要追求美好生活的暗示 。
文章图片
然后 , 我们来看诗的三四句“桃花尽日随流水 , 洞在清溪何处边” , 即我看到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不断漂出 , 却不知道通往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显然 , 这两句诗是张旭询问渔人的问题 。 从其意思来看 , 诗人没有给出我们答案 , 即他最后有没有找到那个世外桃源 , 我们是不知道的 。 而这正是此诗绝妙的地方 。
文章图片
正所谓言尽而意无穷 , 透过这两句诗 , 我们便能够感受到张旭迫切向往美好生活 , 却又渺茫难求的心情 。 而普天之下有这种心情的又何止是张旭一人 , 所以从某方面来说 , 它的意义非凡 。 相对于长达320字的《桃花源记》来说 , 张旭这首短短28个字的小诗 , 因此也就不同凡响了起来 。 难怪孙洙说它“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 。
- 红尖椒文化|于晚年写下一首千古绝望之作,道尽心中苦闷!,刘禹锡屡遭打击后
- 世界史图鉴|梅派的的美究竟在哪?,京剧文化史:传承百年
- 洋葱话文化|7岁写下一首诗,便成千古名作!,他是北宋稀世神童
- 长茄子文化|小学生都会背,清代学者评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苏轼的这首诗
- 洋葱话文化|人人皆知,很多人却背不出全文,苏轼的“天涯何处无芳草”
- 野史文化|却不容忍冯友兰:无人是圣人,谁都可以有点小心眼,胡适宽容他人
- 上观新闻|三生长忆是江南
- 国民党|历史上著名的十句“脏话”,骂人不带脏字,没点文化还以为在夸你
- 古言文化|蜀汉五虎上将的后人混得可好?难逃命运的捉弄,“虎父无犬子”
- 斋晗|就富有到几乎没有王朝可以比肩?,隋朝如何在短短几十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