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永|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不是一拨人?古代的情人节也不在七夕这一天!( 三 )
这则故事的结局并不浪漫 。 即使同男子生了孩子 , 还是选择了离去 。
之后 , 牛郎董永又与《田昆仑》中的寻母故事结合起来 。 晚唐五代敦煌残卷《董永变文》提到 , 董永的儿子董仲七岁外出寻母 , 有道士孙宾告诉他:阿耨池边澡浴来 , 先于树下隐潜藏 。 三个女人同作伴 , 奔波直至水边旁 。 脱却天衣便入水 , 中心抱取紫衣裳 。 此者便是董仲母 , 此时纵见小儿郎 。 ”渐渐的 , 民间文人尝试将牛郎的故事、董永的故事、毛衣女的故事、董仲寻母的故事等等整合起来 , 于是便创造出情节更丰富的牛郎织女传说 。
牛郎织女的故事成型
从元杂剧到明清白话小说 , 市井文学达到巅峰 。 文学上突破封建礼教的作品越来越多 , 而有关男女追求爱情的题材成为主力军 。 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 , 逐渐转型为爱情故事 。
明代朱名世的《新刻牛郎织女传》是目前发现的第一部完整记叙了牛郎织女故事的中篇小说 。
小说中 , 王母娘娘成为阻拦两人爱情的反派 。 在古代社会 , 无论是人间还是天上 , 男女婚姻都必须听从父母安排 , 不得私自决定 。 不过 , 对于牛郎和织女 , 王母还是动了恻隐之心 , 她同意牛郎和孩子留在天上 , 命喜鹊传话让他们每隔七日相见一次 , 谁知喜鹊传错了话 , 说成每年七月七日相见一次 , 于是 , 王母又惩罚喜鹊给他们搭桥 。 从此便有了每年的七月七日 , 无数喜鹊飞来为她们搭桥的设定 。
鹊桥之上 , 牛郎织女团聚了 。 他们深情相对 , 楼抱着儿女 , 有无数的话要说 , 有无尽的情谊要倾诉 。
此时的故事已经十分动人了 。
颐和园长廊彩绘:牛郎织女鹊桥会
到了清代 , 有关牛郎织女的第一部长篇巨制是邹山的传奇《双星图》 。 此剧情节内容多有不同于以往的流行说法 , 最特别的是搀和了其他神话故事 , 比如精卫成为织女的姑姑 , 并曾经运石造桥供牛女相会 。
在邹山的描写中 , 牛郎织女是一对真心相爱的恋人 , 织女因为与牛郎两情相悦而下凡与牛郎成亲 。
清末的《牛郎织女传》则是情节最为丰富的一部小说 , 它几乎继承了全部以往牛郎织女故事的关键情节 , 同时增加了许多民间故事的成分 。
最终 , 牛郎织女的故事演变成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版本:仙女下凡 , 夫妻恩爱 , 遭人阻拦 , 被迫分离 。
正如于长敏在《日本牛郎织女传说与中国原型的比较》一文中所说:“文学家从牛女两星座联想到一对恋人 , 又从天上联想到人间 。 人间已有飞鸟化女洗浴说(如《田昆仑》) , 有织女下凡说(如《董永与织女》) , 有人鸟结婚生子说(如《毛衣女》) , 将这几个传说综合起来 , 并与文学家创造的牛郎织女爱情传说联系在一起 , 便逐渐产生了《牛郎织女》的传说” 。
牛郎织女 , 在先秦时代是一则星辰神话;汉朝时期成为一则美丽传说 , 表达民众世俗的愿望和理想;唐宋诗歌中成为文人墨客的同情对象;而随着元明清世俗文学的兴起 , 牛郎织女故事从古典走向现代 , 经过文人添彩、民间附会 , 牛郎由天上的神话星宿变成一个民间的穷苦放牛郎 , 而织女从天国下凡到人间 , 共同完成一段打破封建桎梏的姻缘佳话 。
【董永|牛郎织女与董永七仙女不是一拨人?古代的情人节也不在七夕这一天!】从此 , 牛郎织女为我们的爱情文学提供了范本 , 散发的魅力一直影响到今天 。